其實,現代的這個“李墨”和大宣之時的工部侍郎還是有幾分相似之處的。
就是,都對發明、研究、科技有濃厚的興趣。
但是,“他們”的父親都對兒子的這個想法和理想報以深切的懷疑與堅決不支持的態度。
楚深和再次朝病房里站著的安靜而默不作聲、顯得異常乖巧卻有些委屈的少年看了一眼。
真的,和他上輩子初見工部侍郎很像啊。
他記得很清楚,那是宣武三年的初春。
萬物復蘇,百花盛開,爭奇斗艷。
他跟著晏之遙溜出了宮。
彼時他登上帝位三年,已經完全親政,漸漸掌握了獨斷朝綱的話語權。
正是那時,新春伊始,晏之遙進宮祝賀,與他卸下了輔政大臣一職。
這對于少年帝王,自然是一個絕佳的好消息。
那一年,楚深和與晏之遙的關系還算不錯,在聽到晏之遙這個請求之后,理智全然壓過情感。
但他還是半真半假地推辭挽留了幾句。
曾經的師生,現下的君臣二人,你來我往地進行了幾回合。
和平過渡了大宣獨立的決策權,傳為佳話。
結束后,晏之遙突然問他。
“陛下,臣曾說過有機會領您出宮,看看盛京風貌,看看春種秋收的農忙之景。”
“眼下時節正洽,陛下可愿與臣同行”
少年帝王完全愣住了,隨即涌起的就是全然的喜悅。
“走朕換身衣服就跟你走”楚深和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甚至懶得自己去思考怎么瞞過皇宮的禁衛軍,怎么出皇宮大門又怎么回來,是否要先將宮內事宜安排妥當。
反正,有人操心。
按理來說,微服私巡,也是要提前做準備的。
但他就是毫無心事和負擔地跟著晏之遙出宮了。
偷得浮生半日閑。
兩人帶著幾個隨從,光明正大地走過盛京的大街小巷,品過攤販小食,欣賞雜耍說書,再出了城門,去看田間播種。
天子事農桑。
楚深和甚至親自和田間的農民,幫著做了小半個時辰的農活。
他以為的清冷淡漠、氣質矜貴而攝人,與農活半點扯不上邊的晏之遙,也穿著一身輕便易服,埋首田間。
一同做活。
只是在小半個時辰之后,對方攔住了他不讓再繼續“夠了。”
“陛下身子弱,體驗一番便可。”
楚深和“”
雖然完全是事實。
晏之遙額間沁著層薄汗卻絲毫不顯凌亂。
但他已經雙腿發軟、直腰困難、手上被磨痛得厲害,氣喘吁吁了。
“我再去幫那位伯伯把最后一點種子灑完,你在一邊和伯伯聊聊天”
“農桑乃立國之本,陛下還是要多多了解才是。”
楚深和聽話地跑去和已經耕了一天地仍頗為精神抖擻的農民伯伯聊天。
那農民笑呵呵地問他“小公子才干了這么一會兒就不行了”
楚深和有些不好意思。
這位農民已經兩鬢斑白,看著年紀頗大,做活都這么能干。
他正值年少力壯之時,卻
“小公子你可別想岔了,我沒有說你沒用的意思啊。”
“只是這田間粗活就是該我們這樣的粗人干。”
“小公子一看就是讀書人,是不是學問很好”
楚深和有些訝異,并不謙虛地笑瞇瞇著點了點頭。
那農民就來了興致“讀書好啊讀好書、學好學問,去考科舉,當大官。”
“懂得多了,不僅讀書好,干活也能比我厲害。”
楚深和有些不理解對方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