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謝總監和節目組其他資深員工的預設里,觀眾們集體探討這歌聽上去很實用這檔節目內涵的事情,應該是在第二期節目播出之后立刻就該開始的。你懂的,就和別的綜藝節目一樣,當有一個比較高端的立意,同時又有個完全可以支撐這個立意的作品的時候,往往這檔節目就可以因為立意優秀這一點得到觀眾的好評,被捧上神壇。
觀眾是喜歡一檔嘻嘻哈哈的節目,但他們更會給一檔有優秀立意的節目好評,并樂意為這樣一檔節目檔自來水做宣傳,這就是內地娛樂節目的現實。
在節目組本身的預測里,第二期節目這個有關死亡的主題就具備了觀眾欣賞的全部因素,有足夠優秀幾乎每一首拿出來都有受眾會喜歡的歌曲,又有老煙和橙子有關當自己死亡的時候到底是會更希望參加他們葬禮的人未來要記得他們還是忘掉他們的音樂辯論,甚至他們為了引導觀眾的討論,還特地多給了橙子那段辯論很長一段時間的鏡頭。
結果誰曾想,黑幕事件橫空出世,讓他們所有的準備全部落空
甚至他們特地用來引導輿論思考的那段辯論還被無良自媒體當作是捧創作人橙子的證據之一
就問你郁不郁悶
還好,在貝總具有前瞻性的操作之下,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觀眾對于節目的期待值還是重新回歸到了節目組的預期之中,甚至可以說,來自觀眾對第二期的討論比他們想象中的還要更加深刻和熱烈。
一切都源于貝總那一招神來之筆在狗屁倒灶網站的排行榜功能下方增加評論這件事情。
眾所周知,狗屁倒灶這本雜志是這歌聽上去很實用這檔節目的冠名商,同時,也因為東北絕絕子的宣傳,網友們也都知道了,現在在這歌雜志里作為會員發言的那群人要么是節目組的制作方,要么是創作人和歌手,要么就是參加投票的觀眾,被黑幕事件引起了好奇心的吃瓜群眾絲毫不吝嗇五塊錢的會員費,直接興沖沖就按照東北絕絕子給的教程進入了狗屁倒灶的小程序,成為了尊貴的大會員,并如愿以償看到了排行榜下方的評論。
這一看,那些曾經節目組埋了伏筆、希望觀眾能夠發現的內容就被吃瓜的觀眾們發現了。
里面最受到網友們震撼的,就是節目組關于第二期觀眾的選擇。
當初出于保護現場觀眾隱私的原因,主持人在介紹參加節目錄制觀眾的時候,是沒有說這些觀眾的一些具體信息的,但在評論區,所有帶著“現場觀眾”tag的匿名用戶們就沒了這份顧慮
“感謝節目組的邀請,其實如果不是節目組兩次登門拜訪,可能我不會來參加這次節目的錄制吧。我是一名xxx病的患者,對,就是你們知道的那個目前還無法治愈的那個病。距離我被查出得了xxx病已經過去了兩個月了,我一直都很難接受自己在這樣的年紀就生了這樣難以治好的病,這兩個月來也是渾渾噩噩,一直把自己封鎖在房間里。
節目組會找到我,是我媽媽去幫我到醫院拿藥的時候,主治醫生給她的宣傳單。你們懂的,父母都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直待在家里不出門,不論他們多大年紀他們都想孩子能時不時有社交、愿意出門我媽六十多歲了,依舊是這么想的,所以就幫我報名了這檔節目。節目組兩次登門,最后我為了讓他們不要煩我,就答應參加了。
也幸好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