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萊塢的公司合作,其實對于華國的影視公司來講并不是什么特別的事情。
早在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紀初的時候,華國的很多電影雖然用的都是華國的演員和導演,但背后的投資方和發行渠道卻都是來自國外的公司團隊。
這是那個年代慣用的拍電影的方式,特別是拍一些在國內無法上映的電影
你就不奇怪為什么有的電影根本就無法過審,為什么還會有公司愿意投資導演去拍嗎
因為投資商是老外呀,他們又不在乎審核這件事,而且人家當時也不在乎國內這塊電影市場,他們當時的目光都是放在全亞洲,放在其他更注重電影的地方。
等到國內電影市場被培養起來,國人經濟上富裕了,開始愿意花錢買個電影票上電影院看電影之后,財大氣粗的國內電影公司也開始考慮進軍國際了。
這個階段就變成了國內的公司捧著錢到國外,投資一些電影,往里面塞一點自己的華國演員,和外國的拍攝團隊合作一起制作電影。
外國團隊用國內的公司的資金充實自己的電影,國內公司用外國團隊捧自己的演員、也同時用對方的渠道發行自己的電影。
但實際情況你們也都是知道的,從華國走出國門闖蕩江湖的演員不勝枚舉,但最終闖出個名堂的卻是鳳毛麟角。
到現在,很多公司都看出來把錢投給外國的團隊是很難回本的,于是他們學乖了,更多的是在拍了電影發現國內反響不錯之后,聯系國外的發行公司,直接把電影的國外發行權賣掉,美其名曰與外國公司進行了合作,共同在海外發行這部電影。
但華國公司和外國公司的這種合作模式還是留了下來。
這就是白露霜敢提出這種可能的歷史原因我們國內影視史上不是沒有這種突破的,讓自己公司和外國好萊塢的公司共同拍攝是有可能能實現的。
藍導和黃制片先是沉默了一下。
制片人猶豫著“但是這個經費就要爆炸了。”
因為外國的公司不是那么好打動的。
如果他們拍的是一部仙俠電影,或者古代的電影,那么這些好萊塢的公司還愿意過來看一眼,看看要不要合作發行外國人莫名的很喜歡這種帶有歷史元素的飄逸的服裝,哪怕是看個衣服和神奇的武打動作畫面,他們都會樂意掏個門票錢。
但是足球
還是華國的足球
還是現代的華國足球
一個腦袋正常的發行公司和好萊塢團隊是絕對不會接這種注定要撲街的電影的一點爽點和看點都沒有
他們外國人要看足球多的是選擇為什么要看一群華國人踢足球他們有病嗎
但是不是沒有辦法打動這些公司。
嗯,得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