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目你們也不用多上心錢花到位就行了
平時不用找人來跟拍,有個直播鏡頭就夠了
等到素材攢的差不多,你們再湊湊攏瞎剪一下,我們找個網絡平臺把它掛上去就算完事了
綜藝部當時剛對這節目立項的時候也確實是奔著這個敷衍的方案去的
不是什么節目都要做得很良心的,娛樂圈就很現實,就是有的節目感覺能賺錢,那就每一幀細節都要給你摳得跟拍電視劇一樣,但有的節目你一開始就不重視,就單純為了完成ki立項的,那就大家口徑一致敷衍過去就算了
有這點功夫不如多想想這歌聽上去很實用第二季該選什么主題
結果誰曾想到,就這么個大家都不重視的節目,因為隔壁部門一個小藝人不小心說漏嘴,居然莫名其妙的沒播就火了上熱搜了
而任何一檔綜藝節目,在還沒開播的情況下、毫無宣傳經費投入的情況下上熱搜,都會成為圈內值得重視的一檔節目。
于是綜藝部不得不把這檔曾經重視程度是e的節目上調到a級,然后在貝總官宣這檔節目上線時間就是狗屁倒灶a上線時間之后,又默默的調到了s級別。
一部重視程度達到了s級別的綜藝節目,連個一個小時的先導片都沒有那就太過分了。于是一群人只能面對著這些個素材,絞盡腦汁想這個先導片該怎么弄。
綜藝節目的先導片其實不是單純給觀眾多看點花絮那么簡單。在人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擠的娛樂圈,很多觀眾對于一個綜藝節目的嘉賓是不可能全都認識的。出名如浪姐又或者披哥,你也不能保證自己看第一期節目的時候就每個人都認識。
這種時候就需要先導片,給你放一點沒有正片內容、但又與正片有所關聯的片段,著重就兩件事。
一件是向你透露這部綜藝主旨大概是什么比如是一場比賽比如是一場旅行比如是一場智力的比拼
另一件就是給你大致介紹一個這里面每個嘉賓的人設,讓你在看正片前起碼能對這里面一半的人有個印象比如這人是個吃貨比如這就是個傻白甜比如這人說話特別耿直或者這是一個社恐
而為了達成這種目的,先導片一般選擇播放的內容也會比較固定。
不是一群人陸陸續續的來專門拍他們相聚時刻的反應,就是把這群人聚在一起玩個小游戲。
但這兩種方法顯然與考公吧沒什么關系。
尤其是現在這群人都已經在一起復習備考三個月了,這個周末就要上考場了,你這時候突然冒出來說同志們我們之前忘記拍先導片了,能不能你們暫停一下復習,我們演一下大家第一次進教室時候的那段原片段因為一群人剛到老師就來宣布上課了,錄到的內容太少,無法湊成先導片
或者咱們暫停一下復習,玩個游戲如何
這不是欠抽嗎
有點良心的這時候都知道不能再打擾心情已經非常緊張的考生了,只能自己從已有的素材庫里面找點能用的拼一拼。
然后一群人集思廣益,最后秉持著破罐破摔的心情,他們選擇了先導片的主題是考試。
摸底考試。
這四個字一出來,尚未脫離學生苦海的牛小姜率先抖了一個激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