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美青抬頭,有些呆滯,這么洗怎么就洗不干凈了
李英婼蹲在她旁邊,拿手沾了水,手掌貼著崔美青的臉從上往下搓。
崔美青被突然襲擊,疼得發出一聲驚呼“媽,疼”
李英婼不理她,把姑娘的臉搓干凈之后,她又拿起毛巾,從臉到脖子到耳朵,全部給姑娘擦了一遍。
崔美青覺得自己的臉皮都要被她媽擦下來了。
這種覆面之痛,真是久違了。
好不容易洗完腳,崔美青伸手摩挲了一下她家的鐵盆。
這個鐵盆陪著她家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二十年后她大學畢業,這個盆還在它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現在看著它,感覺比看著她年輕了二十歲的老爸老媽還親切。
收拾好個人衛生后,崔美青沒事干了。她才五歲半,吃塊肉都得讓她媽給她撕成肉絲,還會被嫌棄洗臉洗不干凈,洗碗、掃地這種活,她肯定是做不來的。
于是,崔美青坐在她家用木頭簡單拼成的小板凳上,打量著她年輕的爸爸媽媽。
她的童年是快樂、鮮活的,但他們的貧窮也是一覽無余的。
貧窮像一只壞脾氣的烏鴉,一直跟隨著他們,帶來數不清的晦氣、爭吵、妥協,直到她和哥哥大學畢業,這一切才逐漸消失。
重生的機會來之不易,一個掌握先知的人,難道還不能帶領家人奔小康嗎
她爸媽在茶廠打工,每年掙得不多,只能養活她和哥哥,供她和哥哥上學。
但是,和其他工作相比,茶廠的工作優勢明顯。茶廠的房子是老板統一蓋的,平房,有灶臺,灶臺旁邊還有擺桌子,擺碗柜的空地,可以吃飯,還有客廳和兩個臥室。在自家房子的外面,還可以找空地蓋柴房、種菜。
茶廠的人員流動不如其他工廠頻繁,來往的務工人員多半也帶著孩子,安全性有保障。
這一切,滿足了一家子吃、住的需求,她和哥哥可以跟在父母身邊,不做留守兒童,享受比老家好一點點的教育資源。
所以,要想讓父母跟著她的計劃走,她的計劃在保證經濟效益的同時保證她和哥哥的學習生活。
她想到的第一個主意,就是讓爸爸媽媽做生意。從古至今,做生意都是來錢最快的一件事。但是,這個主意剛提出來,就被她待定了。
她實在想不到該做什么生意。
餐飲,每一個年代文女主都能走的致富之路,她家走不了。
她畢業工作兩年有余只學會了雞蛋炒番茄、涼拌茄子和水煮菜,堪堪達到餓不死自己的水平。
媽媽做了大半輩子的飯菜,味道講究原汁原味,花樣講究傳承,十年如一日。她也鉆研過,包粽子、做涼粉、做蒸糕,但味道尚可,多吃不行。
爸爸和哥哥善用調料,講究食材,不加真材實料做不出好味道,做出的好味道也屬于家常菜。
真去干餐飲,不出一個月她家的食館就會因為成本太高,倒閉、破產,血本無歸。
至于其它生意,她沒思路,沒想法,不能貿然提出,倉促上路。
第二個主意,倒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