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包子的老板是一個五十多歲的中老年婦女,穿著舊舊的衣服,頭發凌亂。她家包子鋪的包子賣不完的時候,她就會騎著自行車,馱著幾個蒸籠的包子,在各個交通不便的茶廠間兜售包子。
這么累的活,這個老板一干就是四五年,那肯定是有賺的。
可惜她家沒有人會包包子,不然怎么也得發這個財。
崔美青再次感慨為什么每一個年代文的女主都有的廚藝技能,就她沒有點亮呢
這個重生名額落到她頭上,真的不是浪費嗎
稱好茶葉的爸媽回來了,飯蒸被抬到了桌子上,李英婼手里抱著一把青菜,這就是他們家今天中午的菜了。
滇南人口中的青菜,學名叫芥菜。這種菜長出來一個星期左右的時候,味道清甜的,口感爽脆,放油放鹽,簡單水煮,味道就可以秒殺一眾蔬菜。
芥菜長大后,如果水分充足,味道不會變,但是葉片變厚,菜原本的味道會更厚重,這個時候還是可以水煮,清涼下火。
如果水分不充足,芥菜就會變苦。這個時候的水煮芥菜就需要一碗萬能蘸水。放了鹽、味精、小米辣和一點點蒜末、醬油的蘸料加入水煮芥菜的湯,一燙,就可以激發蘸水的辣。
這樣吃芥菜,清苦的味道被蘸水中和,吃起來下飯爽口。
今天家里的青菜就是這么吃的,崔美青是小孩,辣椒不能多吃,吃了幾截青菜就被制止了,“吃這個,”李英婼把臘肉撕好放進她的碗里,“辣子吃多了,小心肚子疼。”
崔美青只能把肉絲和飯混在一起,奮力扒飯,吃完一碗飯后,她從飯蒸里拿出包子。
老哥已經把腌菜包吃掉了,剛才她跟著混了兩口,別說,腌菜包里的腌菜真夠味的,酸辣口,餡料汁水把周圍的一小片染成了黃綠色,讓包子的味道層次豐富了很多。
雖然是賣剩下的包子,但料很足,沒有餿,好吃。
她其實不愛吃糖包,小時候不愛吃,長大了也不愛吃,但是老媽喜歡吃糖包。
崔美青小心的把包子撕成兩半。
糖包里面放的是白砂糖,包子蒸熟的時候,糖包里的白砂糖也被蒸化了,變成了糖漿,黏黏糊糊的粘在包子上,吃得時候糖漿一不小心就會流出來。
她動作小心,糖漿一點都沒流出去,可喜可賀。
崔美青把包子分給媽媽,嘴里嚷著“媽,給你,吃。”
李英婼驚喜地接過包子,“哦呦,還有我的份,阿美懂事了。”
崔美青好幾年沒被這么叫了,乍一聽見“阿美”這個叫法,感覺怪怪的。
她這一輩好像不少人的名字里都有一個“美”或“梅”字,在“美”前面加一個“阿”,似乎是這些年畢竟流行的叫法。
聽起來真羞恥啊。
崔美青腳趾悄悄抓地。
“沒有我的份嗎”崔林院湊上來開玩笑,“爸爸好傷心。”
崔美青當然看得出來爸爸在開玩笑,但她還是準備把手里的包子再分一分。
崔林院趕緊制止她,“不用了,不用了,你快吃吧,我不喜歡這個餡的包子。”
大人,真是無聊。
做過一次大人的崔美青如是的想到。
糖包其實很好吃,包子嚼起來本來就會有甜味,和糖漿混在一起后,黏糊糊的糖漿恰到好處,讓包子的味道沒有那么干巴了,就是吃多了容易膩。
吃過午飯,一家子立刻往茶地趕。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