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婼回頭,裝衣服,付錢。
拿到衣服了,李英婼喜笑顏開。
崔美青佩服,五體投地。
這極限拉扯的操作,讓她學一輩子,她都學不來。
感謝未來的電商時代,讓她買衣服不必演戲。
兩個孩子的衣服買好,太陽高高掛起,大家該吃中午飯了。
崔家吃得是米線,崔美青要了一樣一半,米線一半,米干一半。
米干云南的大部分地區都叫卷粉,偏偏在西南方向被稱為米干。
米干和米線一樣,都是用大米做的,米干是寬的,軟的,因為其制作保存工藝的特殊性,沒有像米線一樣流傳出去,只存在于本地人的餐桌上。
云南米線的湯頭一般都是豬骨熬的高湯,味道鮮美,加上米線店特制的肉醬,添上一些白菜、蔥花或者韭菜,出鍋迅速,制作簡單。
本地人都喜歡自己添佐料,各式各樣的佐料能擺滿滿一桌。
崔美青喜歡吃辣,放佐料的時候放了小米辣、油辣子和糊辣椒,辣的層次豐富,加上必不可少的酸菜,一碗酸酸辣辣的米線就這樣新鮮出爐了。
李英婼看一眼她紅彤彤的碗,小聲罵了一句“放這么多辣椒,小心肚子疼。”
崔美青反駁道“這就是顏色嚇人,我沒放多少辣椒。”
崔美青吃得很慢,雖然她嘴硬,但她這碗米線確實辣,又辣又燙,吃到最后,她家只剩她一個人在斯哈斯哈的吃米線了,在她的碗旁邊,放滿了她擦鼻涕用的紙。
崔林院悄悄到旁邊的小賣部給她買了一罐王老吉,幫她打開,放在她的手邊,“不著急,你慢慢吃。”
崔美青吸著鼻涕,擦擦臉上的汗,抽空朝她爸點頭。
王老吉作為涼茶,解辣確實有一套,崔美青喝了一口,覺得口腔好受多了,自己又能吃好幾口米線了。
吃到最后,崔美青把碗里的腌菜和韭菜都扒進嘴里,喝了幾口湯,身上全是汗,整個人爽到飛起。
太快樂了,大口吃米線才是人應該過得日子啊。
吃完飯,崔家開始采購家里必須的肉、菜、米。
好不容易發工資,那必定要吃新鮮的肉。茶農家家戶戶基本上都只有這一次采購新鮮豬肉的機會,每次買都要買一大堆。
崔家在肉攤遇到了好多一個廠的人,大家打招呼,打探彼此買了什么,價格多少。
崔美青和崔志青不喜歡這種寒暄的場景,每次遇到這種半熟不熟的大人,他們都會低著頭s自閉兒童。
李英婼聽說另一個肉攤的三線肉只要十塊錢一斤,立馬結束寒暄,轉到那個肉攤買肉。
崔林院挑了幾塊肉,剛想讓老板放到稱上就被攔了下來。
“太多了,你這得有十公斤了。”李英婼拿掉了一塊肉,“咱們說好了要攢錢的。”
崔林院把肉放回去,臉有些黑,“攢錢歸攢錢,吃肉歸吃肉,我們都多久沒吃新鮮肉了,肚子里都沒油了。”
李英婼嘖了一聲,沒有把肉再放回去。
十一月要修剪茶樹、挖地、施肥,不吃肉確實沒力氣,買就買吧。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