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完橄欖果回到寨子,該吃中午飯了。
回到大舅家,屁股都沒坐熱呢,三舅媽來喊她吃飯了。
崔美青稀里糊涂地跟著大舅轉戰到三舅家。
到三舅家一看,嚯,真香。
三舅殺了一只自己家養的老鴨子,鴨子砍斷之后放進已經泡了一晚上的米里,燉煮一兩個小時。
米煮爛了,鴨肉煮爛了,再加入切碎的茴香,再燉煮十幾分鐘,一鍋哈尼特色的稀飯就這樣完成了。
打開盛放稀飯的鍋具,醇厚的米香和鴨肉的香味交織在一起,讓人口水直流。
吃得時候,你都不知道這稀飯是米香還是鴨肉香,當你覺得這稀飯膩味的時候,你就會嚼到清爽的茴香,膩味全消,讓人感覺還能再吃三碗。
在三舅家的大鐵鍋里,還燉著花生燉豬腳。豬腳并沒有燉得很軟爛,咬得時候豬肉帶著微微的彈性,把豬腳夾起來晃一晃,豬皮還會微微顫抖,膠質充足。
花生是剛摘下來沒曬干的生花生,燉出來還帶著自身的甜味,很好的中和了豬腳膠質帶來的膩味。喝一口奶白色的花生豬腳湯,那更是渾身都舒坦了。
崔美青眼睛發亮我吃吃吃吃,我吃。
崔美青在多里玩得很開心,吃得開心,除了農村的旱廁實在可怕洗澡實在麻煩,其他的什么都好。
這樣的好日子很快就結束了,她該回家了。
阿公阿婆用裝米的包裝袋給她塞了一只他們自己腌制的豬腳,表舅替她把豬腳抬到了大爹家。
當天晚上,大爹往包裝袋里又塞了一只豬腳,還裝了一些自己家制作的臘腸。他甚至想給崔美青裝一小罐腌制好的咸鴨蛋回去,還好憨包哥哥及時阻止了大爹。
崔美青苦惱:長輩真是太熱情了,她說什么都不聽,非要給她家塞東西。
收拾好行李后,大家坐在昏暗的客廳聊天。
“什么姐,你不讀書了,要出去打工,為什么”聽到麗梅姐說她今年要出去打工,崔美青十分震驚,“你今年不是才十五歲嗎”
崔麗梅不理解她為什么這么震驚“我初中畢業了啊,考不上高中,不出去打工,難道在家里種地”
“你可以復讀啊。”崔美青理所當然地說,她哥當時也沒考上高中,復讀一年就考上了。
大爹恨鐵不成鋼地說“我也是這么勸她的,她不愿意,說自己實在學不進去,翻開英語課本,連老師在講哪一課都不知道。”
大爹說完覺得有點不對勁,唉,他跟一個小孩子說這個,她聽得懂嗎她知道英語是什么嗎
崔美青還真知道英語是什么。
她回憶了一下,記憶里麗梅姐確實沒讀高中,她在原市打了幾年工,二十多歲的時候遇到姐夫,在大爹的反對下嫁給單親家庭的姐夫。
頭幾年小兩口日子過得苦,后來齊心協力把日子過好,在姐夫的村子建好房子,買了車,有一兒一女。過年過節的時候麗梅姐還會拖家帶口的回來看望大爹大媽。
麗梅姐是個樂觀、愛笑的人,她去過姐夫家,實在是窮,住在山溝溝里,家里的家具還是嘴硬心軟的大爹出錢買的,但她從來沒聽過麗梅姐抱怨。
姐夫也沒辜負麗梅姐,在她匆匆見到姐夫的那幾次,姐夫總是沉默寡言,干活利索,很體貼麗梅姐。
她好像沒什么權利去改變麗梅姐這樣幸福圓滿的人生。
她也沒有能力去改變她的人生。
麗梅姐看崔美青小小的一個團在沙發上,表情凝重,就像在想怎么解決一個世紀難題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