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爹請來蓋柴火灶的師傅姓蔡,據說在他們這一帶小有名氣,好多人為了錯開他的工期,寧肯多等兩天。因為蓋柴火灶也是技術活,活好的師傅蓋的灶不僅省柴禾,還不倒煙。這樣的人在鄉村是很受尊敬的。
蔡師傅上門那天,佳慧先塞過去一包煙,兩人打架似的推讓半天,最后蔡師傅只拿了兩根,夾在耳朵上,這才開始干活兒。
他們家要蓋的柴火灶是單孔灶,工藝相對簡單,兩個人在廚房里商量著,選定了灶臺的位置,蔡師傅這才來到曬谷坪上,蹲在一堆土旁邊,捏起一點土拿手指細細地搓了搓,點頭說“大侄女,這粘土在哪兒挖的很是要得”
佳慧自豪道“肯定要按照您的要求辦啊,我姑爹尋了好幾處,好容易才在別人屋后面挖了兩筐。”
蔡師傅便問“老李人呢”
“他去香菇廠了,今天搭大棚。”佳慧道“姑爹特意跟我說,要給您打好下手。有什么需要您盡管吩咐我”
蔡師傅聽了呵呵笑,把粘土里按配比灑上切成段的麥秸稈,澆了水。佳慧趁機在旁邊咔嚓咔嚓地拍照,這讓蔡師傅幾乎要扭捏起來,“哎呀,早曉得你要給我照相,該提前刮個胡子剃個頭的”
然后他安排佳慧“麻煩大侄女穿上膠鞋,把這堆泥多踩踩。”就逃也似地進了廚房砌灶臺去了。
佳慧依言在那堆泥巴上踩來踩去,把泥土和秸稈充分攪拌。這跟揉面團是同樣的道理,揉得多醒發得好,面團的粘性和延展性才好。這些粘土是要抹在灶膛里的,因為那里溫度最高,用粘土最為適宜,水泥或石子都很容易爆炸崩鍋。
佳慧除了和泥巴,最重要的工作是給蔡師傅提砌灶的灰泥。一桶灰泥提進去,她暫時沒了事,便拿砂紙打磨前兩天抬上來的那扇木門。整整一個上午過去了,那塊木門才被打磨干凈,露出的深棕木紋相當漂亮,拍出來的照片也好看。
蔡師傅進進出出的也看見了那扇門,起先他還有些不以為然,農村這種破木頭不少,可不值得費這個工。但等打磨好了,他摸著厚實的木門也感嘆說“這只怕是老樟木,都幾十年了也沒生蟲眼,把中間的縫收一收,做個案板倒挺好。”
佳慧中午回來,累得飯都不想吃。腿酸手也疼,提灰桶真的太累人了,打磨也累。她一怒之下,決定要網購一個砂紙機。真的,該花的錢還是要花呀。
但在石橋南村,網購也不是件容易事。大姑家里沒通網,兒子倒是多次提過想拉通網線,方便通過扣扣看看孩子,但電腦那個東西太復雜太高端,姑姑跟姑爹都不會擺弄。而且石橋南村也不通快遞,快遞只能寄到鎮上的代收點。所以佳慧買砂紙機、買木地板都要跑到鎮上去,在網吧下單,到代收點提貨。
如此兩次后,她催促馮小河到鎮上給姑姑家開通了網絡。那天晚上,一家人早早吃過飯,就守在電腦前,等文佳倆口子登錄扣扣。文佳也沒有電腦,接到馮小河發來的信息,還得跟老婆跑到網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