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倆的臥室是挨著書房的那一間,窗戶開在南墻。趴在窗臺上望出去,能看到南坡、溪流和對面的山坡。入眼是藍天、白云。微風吹拂進來,山是綠的,水是亮的,人的眼睛仿佛都被水洗過一遍似的。
七寶的房間就在隔壁,這間房的光線更好,南墻和西墻都有窗,西墻的窗戶外面就是陽臺,還能看到曬谷坪、門前的大樟樹,以及遠處的山峰和天空。就是陽臺上現在還光禿禿的。佳慧決定,以后要在那里種很多花草,七寶躺在床上,就能把每個季節的風景都盡收眼底。
外婆的身體復原后,佳慧用三輪車載著兩位老人,到漫水橋的房子里參觀。隔著院墻外婆就開始感慨“好大一片菜園子,這都是你們的”
“好粗的兩棵樟樹夏天乘涼怪方便的。”
“好寬敞的臺基,這兒就只住著咱們一家”
“后面的山怪深的,不會有什么野獸跑過來吃咱們的菜吧”
在佳慧布置新家的這兩天里,兩位老人已經逐漸熟悉了起來,這會兒她倆手牽手,相互攙著上了半坡的臺階。在參觀了明亮的廚房后,外婆對灶臺、操作臺面都極其滿意,唯有那個厚重的長桌,她親手摸過后,隱晦地問佳慧,怎么沒刷個好看點的顏色。現在的原木色看著有點“白生白眼的”,估計不太符合她的審美。
之后,兩位老人在臥室的分配問題上很是推讓了一番。其實兩間房大小都差不多,只不過前面的房間靠曬谷坪,多一扇窗戶,光線更好。最后奶奶犟不過外婆,選了前面那間屋,又問佳慧“啥時候去我那邊搬床搬柜子啊”
過了一天,他們拖老攜幼,組團去了奶奶的老宅。過了蘢山鎮再往山里走十來里路,就到了奶奶住的村子。村莊在水泥路邊,沿山住著二十多戶人家。姑爹找人借了兩輛大三輪,他和馮小河各開一輛,載著大家在老宅前停了下來。剛下車,旁邊就圍上來幾位鄰居,紛紛跟他們打招呼。曬谷坪上頓時熱鬧起來。
“王婆婆,怪不得這一陣都沒看到您,原來到寶娟那兒去啦”
“家里來了這么多客喲,小河也帶孩子回來看奶奶啦”
老宅是三間大瓦房,外加廚房和烤火房。以前的大部分春節,佳慧和馮小河都是在這個小山村度過的,對房里的布置都很熟悉。堂屋左右各有一間臥室,里面的床和衣柜都是馮小河工作后陸續添置的,不算舊,正好搬過去給兩位老人用。還有什么小方桌、木椅和條凳,但凡在新家用得上的,都裝上拖過去。幾位鄉鄰也過來搭手幫忙,邊抬家具邊熱情洋溢地打聽情況。
“這是要搬去小河家住小河,你們的房子修在哪里”
“聽說你們接了胡春平的香菇廠城里工作就那么不要啦可惜了的”
“王婆婆,孫媳婦親自接您去享福,還是您命好哦”
家具太多,兩輛車放不下,姑爹和馮小河便先跑了一趟。鄰居們漸漸散了,奶奶她們便進屋去收拾衣服被褥。佳慧熟門熟路地朝屋后走,七寶和苗苗兩個小尾巴緊綴在后面。他們在雜物間門口停下來,佳慧推開門,兩個小腦袋便探進去。
“好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