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正月十二,姑爹和姑姑大清早就回了老家。馮小河則開車帶著林芬和文佳去了城里,準備先去看樓盤,再買文佳回程的火車票。佳慧在家里把要出版的文稿好好整理了一下,等吃過午飯,便留下妹看家,她開車帶著老人、孩子和文琳,也去老家吃席去了。
蘢山鎮這一帶,家里老人做壽要請親戚們連吃三頓席面,分別是頭天的晚餐,第二天的早餐和中餐。第一天的晚餐過后,子女多的人家還要給老人拜壽,期間還會穿插些鄉村扭秧歌等節目。奶奶一路上都在向外婆介紹這邊拜壽的慣常節目,外婆聽得也是興致勃勃,竟然沒有暈車嘔吐,只略有些頭昏。
堂伯家離奶奶的老宅不遠,一幢二層小樓,前面用條紋布搭了雨棚,棚里支了兩張大圓桌,客廳里還有兩張,可以四張桌子同時開吃。雖然才過午后,房前屋后已經聚了不少人。
奶奶剛下車,在雨棚下坐著聊天的幾位老人就站起來打招呼“婆,快來這里坐”“孫子孫媳家住得快活么這回你怎么舍得回來”“這位面生的老人家是誰哦親家太太快坐快坐”大家七嘴八舌地聊著,堂伯和堂伯母也出來迎客了,奶奶忙把外婆的手牽著,好一通介紹,倆老太太趁勢在雨棚下的老年團中坐下了。文琳也領著孩子們去玩,佳慧便跟堂伯母打了聲招呼,去客廳上賬了。
客廳單支一張桌,一位戴老花鏡的先生支開筆墨,為來賓登記禮金多少。佳慧奉上份子錢,便徑直往后院走。院子里也支著簡易雨棚,棚下設了條案,用來放置鍋碗瓢盤和做好的菜品。到處都是熱氣騰騰的,大灶上燉著蒸格,姑爹和姑姑正在院子的簡易灶上炸丸子,看佳慧進來,姑姑忙拈了顆剛起鍋的丸子讓她吃,說“快來嘗嘗咸淡”
咸淡他們肯定是早就嘗過了,姑姑不過是在找借口投喂她。佳慧吹著氣,把燙嘴的丸子吃完了,點頭說“好好吃還要擇什么菜么我來”
“請了好幾個人幫忙,用不著你。你到前面玩去”姑爹邊說邊用一個大漏勺把炸好的丸子瀝出來。他身后是另一番忙碌,兩個女人在案板上分裝拌好的涼菜,另兩個女人在洗洗切切。佳慧過去瞧了一眼,看到姑姑村里的燕子姐正在裝菜,也同她打了一聲招呼。
燕子姐遞給她一只雞爪,說“你沒事的話去跟他們打會兒麻將剛才還聽到有人喊缺一呢。”
“我不會打,”佳慧啃著雞爪往外走,“我到村里轉轉去。”
經過姑姑身邊時,又被塞了幾顆丸子,佳慧便啃兩口雞爪,吃一口炸丸子,緩緩朝外走。經過樓房時,就聽樓上樓下都傳來洗麻將的嘩啦聲。門前曬谷坪上,七寶和苗苗正和幾個大孩子瘋跑著玩,佳慧也沒喊她們,獨自一人在村子里轉悠。
奶奶以前居住的這個村莊有四十戶人家,都沿山勢高低錯落地排列著,成了狹長的一條,家家門前都有寬闊的曬谷坪。小院之間有時還會隔一個小菜園或小樹林。屋后是山林,門前是公路,過了公路就是水渠和水田。田里的麥苗長勢蔥蘢。佳慧一路走來,村里靜悄悄的,只偶爾碰到兩位老人在門口曬太陽,看著正是那種常見的、民風淳樸的小山村。
佳慧一直走到村莊北邊盡頭,才又返回來,圍著奶奶的老宅轉悠了一圈。等她回到堂伯家,在曬谷坪上玩的孩子們已經不知去向。奶奶和外婆坐在一群老太太中間,聊得很是火熱,佳慧便沒去打擾,只到樓房里看了看。結果在一樓的房間里找到了七寶,小姑娘正和五個孩子坐著看電視呢。
“七寶”佳慧喊了一聲,就見女兒雙眼緊盯電視機,頭也不回地答“媽媽,我在這兒”
佳慧進去,把她松了的小辮重新扎了一下,又問“姐姐呢”
“姐姐去別人家拿棒棒糖。”七寶心不在焉地答。
“去誰家拿糖”佳慧哄她“走,跟我找姐姐去,好不好”
七寶正看得上癮,哪肯離開,便說“你先去,我要看完這個。”
佳慧只好把她的椅子拖得離電視機遠一點,又四處去找苗苗。樓上樓下都沒看到,她便到曬谷坪上左右張望,就看見一個小姑娘從南邊轉角處飛奔而來,正是苗苗。
“苗兒”佳慧忙迎上去問“你到哪兒去了”
苗苗氣喘吁吁停下來,神情有些慌張。佳慧不由詫異,蹲下去問“怎么啦你從哪兒跑過來的怎么慌慌張張的”
“大媽,我”苗苗猶豫了一下,靠近佳慧,小小聲說“欣欣姐姐剛才讓我跟她去拿棒棒糖吃,說那邊住著一位爺爺,總是給她棒棒糖,我就跟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