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好幾天,馮小河都呆在廠里,忙著搭建新的菇棚,收貯原料。
今年他們準備擴大規模,做一批越夏品種的香菇棒。香菇一年能種兩季,分別是春栽和秋栽,春栽越夏品種在三四月份就需要裝袋接種,夏天過后,到十月份左右開始出菇。廠里如果把春栽品種做起來,不僅減輕了下半年的生產壓力,也能讓收獲季提前到十月份。
去年香菇廠開工晚,沒趕上,因此今年馮小河早早就開始預備,并且信心十足地準備把菇棒做到十萬筒。這么一來,大棚就不夠了,他跟佳慧商量后,決定在廠里另一邊的空地上也搭建幾排大棚。
搭大棚的工人是從市里請的,馮小河只在現場照看,并不插手。他的主要業務是聯系人往廠里送原料。去年在各村里跑了一個夏天,收效還是很顯著的。好多村民跟他都相互留了電話,如今再想收料就容易多了。只要挨個給村里人打電話,問清楚哪里有原料,或者是他開車上門去收,或者是別人送過來。如此一來,效率提高得就不是一點半點,十來天功夫,收貯的原料就把幾間廠房都堆滿了。
這天過了中午馮小河還沒回家,佳慧便去廠里送飯。原來馮小河還在理賬目,佳慧把飯盒遞給他,便過去參觀新蓋的大棚。現在他們手頭寬裕些了,新菇棚采用的是鍍鋅管材,幾排棚相互連通,不僅高大寬敞,還很牢固。她左看看右摸摸,連聲夸贊“這個棚好把去年做的大棚襯得像禿毛鵪鶉,這回花的錢不老少吧”
馮小河跟在后面,捧著飯盒邊吃邊答“總共兩萬出頭。”
佳慧笑道“該花這是固定資產,又不是瞎花錢。”
兩人估算著春栽菇棒還需要買多少料,到時要請多少人,這時廠門口忽然傳來拖拉機咚咚的響聲,佳慧忙撇下馮小河跑出去看,就見三個小青年拖著半車棉籽殼,把車停在廠門口。
“老板娘,棉籽殼收不收這一車給多少錢”駕駛位上的年輕人臉相看著就很匪氣,問話的語氣也很沖。
佳慧心里打了個突,忙端起笑臉客客氣氣地道“不收啦,上半年的料子已經收滿了,倉庫沒地方堆。等下半年再說哈,辛苦你們啦。”
“不收了”車上的三個人相互對了個眼色,其中一個說“我們大老遠開過來,你又不收,你這不是調戲人么”
“我們找別人收料子,都是提前打電話預約了的,”佳慧笑臉不改,說“幾個小兄弟看著面生,是不是記錯地方了說不定是別家香菇廠跟你們聯系的呢”
“跟她說這么多干嘛”后車廂的小青年從車上跳下來,“我們拖都拖來了,今天你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
正嚷嚷著,馮小河也從廠里出來了,看到眼前這一幕,馮小河忙把佳慧擋在身后,掏了盒煙敬上去,“小兄弟,先抽煙。不就是賣料子嗎這半車棉籽殼準備賣多少錢”
“五百少一分都不行”幾個小青年都不接他的煙,跟大爺似的站在門口。
半車棉籽殼五百塊,這何止是貴,簡直離譜。馮小河探頭看了看車廂,就見那棉籽殼都發了霉、結成了塊,里面還混了好些碎沙石,這些人哪是來賣料的擺明了就是訛詐。
“既然你們拖來了,不收也不合適,”強龍不壓地頭蛇,馮小河不想跟他們起沖突,便說“這半車棉籽殼按正常行情價得三十塊錢,我給你們五十吧,小兄弟們拿去買包煙抽。”
“不是跟你說了嗎少一分都不行。”開車的小青年看起來是領頭,對馮小河倨傲地說“你香菇廠開在我們上灣村的地盤上,一年掙那么多錢,花錢買點料怎么了”
“這不是花不花錢的事,小兄弟,賣料子也得按行情來。”馮小河耐著性子跟他們周旋,“不然今天張三開車來,五百塊賣我半車棉籽殼;明天李四開車來,八百塊錢賣我幾包鋸末,那我這廠還開不開啊”
幾個小青年同時開口,怒沖沖地叫囂“管你開不開”“不要廢話,拿錢消災”“媽的有錢人就是小氣,五百塊都舍不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