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電動車走到半道,他也拐去了香菇廠,見到佳慧姑姑等人,不免把劉杰辭職回家的消息告訴她們了。林芬感慨說“前幾年我媽還經常教育我們好好讀書,說讀書讀得好,才能在城里找份輕松的工作。我們是沒能耐,只能在城里開個累死人的豆腐攤,沒想到你們有工作的,也一個兩個地都往老家跑了。”
馮小河笑道“城里哪份工作輕松坐辦公室吹空調就輕松了嗎現在想想,還不如種香菇。”
說得大家都笑了,佳慧卻問“他老婆徐冰也回來了嗎”
“那倒沒問,不過既然劉杰回來了,他老婆肯定也跟著一起回了吧,”馮小河說“不然兩口子一個在南一個在北,時間長了肯定會出問題的。”
佳慧卻覺得,以她對徐冰粗淺的了解,她未必肯跟著丈夫回老家。幾個人摘了半天菇,第三批香菇算是收完了。趁中午回家休息,佳慧翻了翻徐冰的朋友圈,果然看到好幾天前徐冰還發了張端咖啡的照片,說了些開工快樂之類的話。
她準備給徐冰發條信息,后來一想,兩人實在不算熟,打探人家家事未免交淺言深。誰知到了晚上,徐冰卻給她打了語音電話來,兩人聊了半天。
原來自從年前佳慧幫姚師傅賣了花苗之后,劉文旺深受震撼。以前他只是從馮小河口中聽說佳慧在網上的生意如何如何,一來馮小河并沒告訴他實數,二來劉文旺也怕年輕人在吹噓,因此并未全信。直到這一回,他親眼看到老姚幾大棚的花苗在短短個把月時間里賣完了,他才覺得,電商這個事是真的有搞頭。自家的茶廠做電商也確實是迫在眉睫了。
于是春節前夕,劉文旺給兒子打電話時,話里話外便透出希望他回家的意思。等劉杰和徐冰回來以后,父子倆認真談了一回心。劉文旺便把自己的打算都告訴了兒子兒媳。剛好劉杰在京市干得也不是很開心,一個部門的小頭頭當了這么多年,也看不到升遷的可能性。看到老爹描繪的種種前景,便也動了回家創業的心思。
徐冰卻是沒那么容易被打動的。她自己做策展,好不容易到了部門負責人的位置上,這時候如果要退下來,再想走到這個高度可就很困難了。況且她也不喜歡農村生活,每年到蘢山鎮和茶園小住幾天還好,要是天天住在這里,沒有朋友、沒有娛樂、沒有喜歡的事業,還有個強勢的婆婆,這誰受得了小兩口晚上商量這事時,徐冰和劉杰意見相左,話趕話地還吵了起來。劉杰說她心枯,在外這么多年,兒子完全扔給老人,自己一點都不惦記,哪像個做母親的樣子。徐冰又愧又氣,第二天早上就坐車走了。
徐冰跟佳慧打電話時,解釋了很多苦衷。早先她曾想過把劉子健接到京市,問題是孩子來了也沒人陪。她的工作就是這么個性質,每年都有幾個月要出差四處跑。劉杰除了上班,平時應酬也很多。婆婆又不愿意跟到京市來,到時只能扔給保姆,不是同樣讓人放心不下嗎
說到后來,徐冰都哽咽了。走的時候她憋了一肚子氣,劉杰說的那番話,她猜也能猜到,一定是出自婆婆之口。想到婆婆這么多年不定在背后怎么指責自己,徐冰便又委屈又難過。她確實是沒有盡到母親的責任,可她奮斗這么多年,憑什么就不能選擇自己的生活就因為她十月懷胎生下一個孩子,她就要為這個孩子付出一切這孩子難道是她一個人的嗎
作為曾經的都市社畜,佳慧能理解她。但她在鄉村生活了這么久,也同樣理解秦孃孃。人到了一定年紀,就不再盼望子女出息有多大,而是更盼著他們都平平安安圍在身邊。劉家家境富裕,給孩子們早早在京市買了房,在鄉村還置下幾百畝茶園的產業,生活上算是衣食無憂。可正因為沒有經濟上的困撓,秦孃孃才對一家人分居兩端的現狀尤其不滿。自己和丈夫辛苦了一輩子,送孩子讀書,給他們買房,不就是為了下一輩人不再受苦嗎可她的小孫孫一年上頭也才跟爹媽見一兩回面,跟鄉下農戶家的孩子有什么區別
這種事情,外人向來是沒立場勸解的,因此佳慧只能順口安慰徐冰一番,并答應她有機會勸勸秦孃孃,至少不能因為這件事影響到孩子等等,兩人說了半天才掛電話。
隔了一天,佳慧去幼兒園接孩子時碰到秦孃孃,秦孃孃熱情洋溢地朝她問好,完了她讓兩個孩子在旁邊玩,自己拉著佳慧好一通訴苦。她說別人的孩子都有父母陪,偏她的孫孫,長到五歲了,跟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兩只手都數得過來;還抱怨說徐冰心地冷酷,親生兒子丟在鄉下也不管不問,如今連丈夫都回家了,她還留在京市,一看就是個貪圖享受的女人。
佳慧只得又苦勸了她一回,又勸讓她以后切不可在孫子面前說這些話,否則不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等等。說得秦孃孃點頭不迭,連連小聲道“我曉得我曉得的。我這不是專門把你拉在旁邊說嗎”
回家吃完晚飯收拾餐桌時,佳慧瞅著七寶不在眼前,便把劉家的紛爭告訴了外婆和奶奶。兩位老人也都各各嘆息,外婆說“真是各家有各家的難處。這是再想不到的,家里又不缺錢,怎么日子也會不順心”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