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了,君侯在世之時,一直視子布為管相,內事之上,從未對子布有所猜疑,如此知遇之恩,子布今卻要因為與子布所愿相左,便要任由江東生亂,而使君侯一生心血付之東流嗎”
張昭不是不知此理,只是孫權年少,德行威嚴的確不足,于他看來,實在不是一個好的主公人選。
但張纮卻覺得不然,他本和孫權相交不多,只知道孫策對這個弟弟十分喜愛,時常于眾將面前夸贊其遠見。
但從許都回吳后,繞道鹽城之時,曾有幸見識過孫權治軍,比起孫策和孫翊麾下士兵的銳意十足,孫權治軍麾下,多是穩健之輩,周泰、蔣欽、甘寧更是愿為之效死力。
周泰等人皆是出身水賊之輩,在孫權麾下卻能做到令行禁止,便可知孫權雖聲名不顯,卻也絕不會是平庸之輩。
他從前并不了解孫翊,而如今喪儀之上,孫權和孫翊之間的對比越發明顯,他原本對于孫權的疑慮也逐漸消除,不得不欽佩起君侯的遠見。
但張昭卻依舊沒有給張纮任何反應,只是舉哀的時辰到了,便起身離開,去到書房給朝廷寫奏疏去了。
張纮急得不行,和身旁的董襲對視一眼之后,只好去找吳老夫人去了。
張昭不愿表態,那便只能請動吳老夫人出面,為孫權壓陣了。
“老夫人身子不濟,本不該驚擾,只是如今江東情勢危急,還需老夫人出面坐鎮才行。”張纮言辭懇切,“江東不可一日無主,還請老夫人切勿推辭的,帶著君侯遺命,于軍中眾將面前扶立二公子。”
吳老夫人面頰上淚痕尚未凝干,眼睛更是哭得紅腫,此時聽到張纮所言,心中擔憂更添幾分,“仲謀可真能成事否”
張纮聽完,心下一凜,這話是什么意思,難道連吳老夫人也動搖了
“自然是能的老夫人莫要聽從外頭流言,君侯選立二公子,自是明白二公子才是能保江東基業之主。”張纮連忙道,“如今二公子年少,若連夫人都心有疑慮,江東則危矣”
也不怪乎吳老夫人會有此疑惑,孫策驍勇善戰如其虎父一般,但孫權武藝和威嚴都不足以和孫策相比,反倒連張昭都說,孫翊更肖其兄長,開疆拓土而爭天下,尚有可競之力。
一旁的董襲是個武將,也是跟著孫策身邊的老將了,他實在有些不懂張纮和吳老夫人之間那般士氣悲傷之態,大聲回答吳老夫人的話。
“江東地勢,有山川之固,而二公子乃是明府君,常有恩德在民。二公子承襲基業,上下齊心聽令,有二位張公秉眾事務,我董襲等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時也,老夫人何足為慮”
董襲聲如洪鐘,氣勢雄壯,一下子便打破了屋子里彌漫的郁郁之氣。
董襲對于孫權也有自己的看法,旁的不說,就單說孫權帶兵能直取廣陵、鹽城,并且能拖住劉曄等人無法前往潁川支援,董襲就還是服氣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