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孫權的詔令。
孫權思索片刻后,也同意了張纮的建議。
很快,各駐地的孫家兄弟便都收到了孫靜的信件。
孫輔的近臣毛英先覺出不對勁的意思來,“此信恐是出自張子綱之手。”
這就意味著,不是孫靜的意思,而是孫權想借此機會召孫輔回吳。
孫輔卻不以為然,“叔父一向喜歡熱鬧,從前過壽辰的時候,也都會讓人寫信來給我們兄弟。如今是年歲大了,更喜歡熱鬧。”
父輩之中,如今也就剩下孫靜一個長輩了,自然也是盼著家族子弟繁昌。
“何況,叔父與仲謀又不是親父子,哪能他說什么,叔父就言聽計從”
孫靜疼愛他們這些晚輩是不假,但誰能疼愛一個侄子更勝過自己的兒子呢
那孫暠、孫瑜可都沒有這個待遇。
毛英想了想,仍舊心里不安,孫輔背著孫權與北方往來通信他是知道的,書信送出不過數日時間,吳郡就忽然來了一封家書。
毛英不得不多幾分小心。
但孫輔卻道,“黃口孺子罷了,如今也只是仗著他父兄的余威,才算是有幾個人肯聽從他罷了,還真以為是什么江東之主,能做我們眾兄弟的頭呢”
“那將軍要回去嗎”
“自然。”孫輔是未必要聽孫權的話,但是孫靜為長輩,他還是要給幾分面子的。
何況他自幼喪父,由兄長孫賁撫養長大,可孫賁自己本身也沒大孫輔幾歲,哪里能真的照顧好孫輔。
許多大小之事,也還是孫靜這個做叔父的多番照看周全,視若親子一般對待。
而另一邊,孫靜長子孫暠捏著信件卻有些坐立不安。
他獲孫策之封為定武中郎將,奉命屯兵烏程,然而孫策死后,他的心思卻開始搖動起來。
在孫家眾兄弟之中,孫暠最為年長,比孫策還大了數月,當初孫堅身亡之時,孫暠也曾動過心思想將孫堅舊部納入麾下。
但他智謀不足,也沒有那么大的魄力敢從袁術的手里搶人,便生生錯了過機會。
后來孫策起事,他追隨左右,雖然孫策英勇果敢,有雄主之象,但畢竟是弟弟,要他對孫策低頭,他多少也還是有些赧然。
如今孫策去了,又輪到了孫權,要說孫策還有幾分令人信服的威望,但孫權在他的心里便遠不如自己了。
既然孫權可以為江東之主,為何自己不可
自從有了這樣的心思,孫暠便借鎮守烏程為由,大量招兵買馬,而孫權也并沒有因此察覺出什么,反倒默許了孫暠的行徑。
可此時,阿父又忽然要他回吳郡,孫暠是有些不愿意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