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四年末,孫策大敗黃祖之后東進豫章,駐軍于椒丘。
時華歆正任為太守,孫策用槍指著輿圖上的豫章城,笑得漫不經心,“那華歆論打仗可不會是我孫伯符的對手,最多三日,城必破”
太史慈也頗為贊同,“那華子魚良德也,然非籌略才,無他方規,自守而已。君侯雄兵壓境,他若抵抗,不過是以卵擊石而已。”
有此必勝之戰,帳中的各將領都躍躍欲試,紛紛請戰愿為先鋒。有這么好的機會能把軍功撈入自己的囊中,這誰能說自己不心動啊。
孫策環顧了一圈,將眾人的反應都收入眼底,唯獨孫權側立在孫策的身邊,小聲地勸道,“阿兄,豫章太守華子魚年德明望,遠近歸服。殺之,恐多生世家之怨。”
孫策微微蹙眉,他知道孫權所說也是對的,只是他心里向來是看不上那些世家門閥的做派,一群酸儒成日里喜好高談闊論,也沒瞧出來到底有多少真才實學。
“就算真的殺了他,又能如何呢”孫策頗有些不屑,這個亂世之中難道還要靠這些酸儒得天下嗎自然是靠手里的兵馬。
孫權低眉道,“兄長莫忘了陸康的前車之鑒。”
孫策為袁術攻打廬江,與時任廬江太守的陸康多次對峙在戰場,孫策甚至多次派人前往羞辱陸康,以至于廬江被破之后,陸康憤懣而亡。
因此吳郡的陸家對孫策并不擁戴,甚至拉著其他世家采取不合作的態度,給孫策這個會稽太守造成了很多的麻煩。
孫策想到此事,也倍覺麻煩。他低頭思索片刻,孫權所說的也是事實,只是被人掣肘的滋味,實在令人不舒服。
孫策發出一道長吁,“那仲謀說說看,該如何拿下豫章呢”
孫權想了想,“華歆賢名在外,又有愛民之譽,阿兄何不派一位先生前往城中游說。那華歆也清楚,我軍兵馬壓境,以豫章城中兵馬絕不會是我孫家的對手,也不必徒生事端,多生殺戮。
我軍先禮后兵,誠心招攬華先生為幕僚,若華歆再頑強抵抗,便是自陷不義。我軍再行進攻之舉,也可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了。”
虞翻深以為然,“君侯,屬下以為,仲公子此言在理。”
既然虞翻也贊同此言,孫策便同意了這個方案,“那先生就需辛苦一趟了。”
既然是你同意的,那這事兒就你去辦吧
虞翻低頭領命。
不戰而屈人之兵,這自然是最好的。省人力、物力還節省兵力。
孫策揮手讓眾將領離帳,獨獨留了孫權和周瑜在帳中說些私語。
“近日瞧著你都不大痛快的樣子,臉色也不好,若是病了,讓軍醫來給你看看。”孫策關切地問道。
行軍途中,最怕的就是生病,什么水土不服、感染風寒之類的,輕易便可要了人命。
孫權搖頭道,“無事,阿兄不必擔心,就是這兩日行軍累著了,回去休息兩日就是了。”
話雖然是這么說,但孫策還是覺得不對。孫權生性疏闊,平日里也常與人說笑語,但近來這半個多月了,臉上的笑意少了。周瑜都看出來了,跑來問孫策,是不是誰得罪孫權了。
但孫策思來想去,近來軍中形勢大好,連張昭都沒空找孫權麻煩了,孫權應該是心情大好才是,怎么會這般情緒低落呢
最終他只能想到一種可能性,“是不是袁氏伺候得不好”
自那日納了袁氏之后,孫權就少有笑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