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
“孫仲謀奪了夏口,早就算是搶了劉景升的地盤,加上雙方也多有宿仇,本就是水火不容。交州刺史張津被部將所殺后,劉荊州可是上表,要調其麾下長沙人吳巨和零陵人賴恭分別為蒼梧太守和交州刺史。”
劉表身為荊州牧,卻想要派遣自己麾下的人到交州任職,明眼人誰能看不出來,劉表對交州也是有些想法的。
雖然在交州沒有交州牧或是交州刺史的情況下,荊州毗鄰交州,如此“幫扶”一把,也無可厚非且有一牧兼任兩州的前例。
荊州、交州、揚州三周毗鄰,無論是孫權還是劉表,想要解決后患,都繞不開交州。
孫權上表求官,也是趁火打劫。縱然曹操礙于局勢不能不給,但未必就不能順便給他找點麻煩。
孫權想要名正言順地接管交州,曹操偏不讓他這么輕易地如愿。
郭嘉繼續道,“主公還可封孫權麾下建昌都尉太史慈為揚州牧,管理江東諸事務。”
曹操饒有興致地看著郭嘉,“奉孝此計又是為何?”
太史慈可是孫策麾下極其重要的大將,劉表從子劉磐數度做寇于艾、西安諸縣。當年的孫策毫不猶豫分海昏、建昌作左右共六縣,并以太史慈為建昌都尉,兼治海昏,并督諸將共拒劉磐。
太史慈也不負孫策所托,誠意守信,鎮守南方,與劉磐數次作戰后,劉磐絕跡不復為寇。
孫權統事之后,對于孫策留下的班底老將,多有調動官職和駐地,唯獨對太史慈并無調動,以太史慈能克制劉磐,仍舊委以南方諸大事,并不見有猜疑之舉。
太史慈在南方也是聽調不聽宣,從未有過逾矩之舉動。
“可聽調不聽宣,本就已經是逾矩之舉動了。”郭嘉笑著道,“那太史慈進駐涇縣后,屯兵立府,即便歸順孫策后也從未有撤府之舉。
臣曾聽聞,孫策在世之時,曾與太史慈有過數次交談,期間言道,‘聞知卿昔日為郡太守劫州章,赴助于孔文舉,請援于劉玄德,都是有烈義的行為,真是天下間的智士,但所托卻未得其人。射鉤斬袪,古人不嫌。策是卿知己,卿切勿憂慮無如意。’又說:‘龍要高飛騰空,必先階其尺木’。
如此太史慈方安心歸順孫策,可此言除了安撫之意,又多有敲打,可見孫策與太史慈絕非單純主臣之義。
孫策在時,那太史慈自然是不敢生什么異心的。可面對孫權這么個乳臭未干的小子可就未必了。何況,就算他沒有,主公不也可以送去誘餌了嗎?就看孫權能不能容得下這么一個手握重兵的揚州牧了。”
曹操聽完郭嘉所言,撫掌大笑道,“奉孝此計甚善。”
縱然他曹孟德被袁紹父子所牽制,一時間騰不出手來收拾南方的局勢,但也不會任由江東與荊州繼續壯大勢力,以免形成南北對峙之態,反而麻煩。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