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天體的體積巨大,驚人得難以置信,其高度竟然達到36.5公里,幾乎與月球的直徑相當。
她的形態好似從宇宙的深淵中升起,周身散發出冰冷而又神秘的光輝。
她的頭部微微傾斜,長長的發絲仿佛由無數的星塵組成,隨風漂浮在太空的虛無中。
那雙眼睛是深邃的漩渦,吞噬一切光線,望入其中猶如直視無盡的虛空。
她的五官精致,每一個細節都透著難以言喻的美感,然而這種美卻帶有某種令人不寒而栗的詭異。
“老師……,那,那那是”
作為葉戈爾書記官的摩利望著那巨大的星云體,用顫顫巍巍地語氣和驚駭的目光望向旁邊的審判長。
“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葉戈爾瞪了眼自己這個有些不爭氣的學生,“而且你都跟了我多久,在深空基地天天觀測水晶天,還會被那東西嚇到!”
“是,審判長!”書記官先是下意思的筆直站立回答,接著有些語無倫次,“可是……”
這不能怪他,在以太層面,多么駭人和不可思議的場景他確實都見過。
但是,現在外面的東西可是在現世,在基準現實啊!!!
書記官盡量平復自己的心情,接著問道:
“那東西到底是什么?”
“蓋亞。”葉戈爾面色冷淡地回答道。
“?”書記官一臉不解。
他知道"蓋亞"這個詞,在個詞以太領域有著非常重要的位格和象征。
但是,前面那巨大的實體,跟"蓋亞"又有什么關系。
“你應該學過蓋亞假說,或者星球意識假說吧。”葉戈爾繼續道。
“學過,霧都時鐘塔一位名為洛夫洛克的學者和艾迪西聯邦一位名為馬古利斯綠袍巫師曾經在泰拉超凡學術期刊發表過的一篇論文——泰拉整個表面,包括所有生命(生物圈),構成一個自我調節的整體,這就是所謂的蓋亞。
他們認為,正是由于生命的出現,從過去到現在,泰拉表面、大氣和海洋的理化環境才變得舒適宜人。
這一假說和傳統觀點完全對立,傳統觀點認為生命在不斷適應泰拉環境,同時生命的演化和泰拉的演變是獨立進行的。現在學者認識到:生命不是為了自己才讓泰拉變得宜居。
蓋亞的調節,讓泰拉更適合生存,是包括生命、空氣、海洋和巖石在內的整個進化系統的特點。
也就是說是一個大的有機體,他們認為生命的存在,就是是因為蓋亞有意引導。
而該學說的抨擊者則認為,他們兩人將泰拉擬人化,將其當成一個有意識的生命體;批評者指出,這一假說將泰拉描述為一個有目標、有意圖的實體……”
說到這里,書記官像是反應過來,他帶著駭然的表情望向虛擬屏幕的投影。
“那東西不會就是!?!”
“蓋亞——來自基準現實的法則,祂們也同時被稱為星神。”葉戈爾語氣平靜地說道,“現在你面前,就是一尊以泰拉為目的地的星神。”
“因為水晶天的緣故,祂真正抵達泰拉的時間大概是36萬年后。”葉戈爾道。
“祂一直都在?”書記官反問道,“可是我之前在觀察站沒有觀察到過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