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什樞紐戰役后的第二日,塵世庭院宣布正式接管此地。
隨著最后一艘反抗的吉斯洋人戰艦化為殘骸,克雷什戰役正式落下帷幕。
此刻,塵世庭院的旗幟在樞紐的核心行政區冉冉升起,原本屬于吉斯洋人帝國的統治印記被徹底抹去。
在《常青藤戰爭名錄》上,克雷什樞紐的所有權正式完成轉移,塵世庭院的名字已然鐫刻在該戰略要點的所有權頁面上,昭示著此地的命運,已徹底歸屬于庭院的統治。
但戰爭的終結,并不意味著秩序的完全建立。
按照神圣且偉大的庭院之主休·亞伯拉罕的指令,塵世庭院在戰斗結束后,立即啟動戰后修正計劃,嚴格遵循軍事接管與行政整合流程,確保克雷什樞紐能夠迅速穩定,并徹底融入庭院的統治體系。
庭院審判官率領肅清部隊,以“凈化”行動徹底剿滅殘存的吉斯洋人抵抗勢力,防止任何潛在的游擊隊、地下反抗組織死灰復燃。
他們在城市廢墟、工業區、軍營廢墟、地下掩體等可能隱藏殘敵的地方展開地毯式清查,所有攜帶武器、拒絕投降的吉斯洋人軍人,一律就地處決。
與此同時,塵世庭院在樞紐內正式設立軍事基地,用于穩固庭院對克雷什樞紐的統治,并確保未來戰略安全。
這一系列軍事行動的核心目標,是徹底清除樞紐內一切可能對庭院統治產生威脅的隱患,并確保任何想要反撲的吉斯洋人勢力無法在此地重新生根發芽。
當肅清部隊完成軍事清理的同時,庭院的書記官阿拉茲·特林卡斯開始組織人口普查,將所有克雷什樞紐的居民進行分類登記。
對于無抵抗行為、無反叛記錄的普通居民,他們被視為臨時忠誠公民。
這些人可以被納入庭院的行政體系,繼續在本地生產、勞作,維持樞紐的經濟運作。
他們的生活在庭院制度還沒正式確定之前,不會受到太多影響。
甚至在庭院的統治下,他們的生存條件可能比吉斯洋人統治時期更加優渥,只要他們愿意服從庭院制定的律法。
然而,對于那些曾經直接參與戰斗、抵抗庭院軍隊的武裝分子,庭院的態度則截然不同。
由書記官組成的“臨時軍事委員會”負責對所有戰俘進行審判,并根據各自罪行的不同,決定其最終命運:
——罪大惡極者,死刑。
——危險度較低但不可被信任者,送入勞改營。
——部分具備利用價值者,終身勞役。
這一整合方式,既能保證庭院的統治穩定,又能迅速消化戰后遺留的敵對人口,為庭院未來在該樞紐的發展奠定基礎。
在肅清與人口整合的同時,軍械官托馬斯·皮克頓率領庭院的科研團隊,開始全面評估克雷什樞紐的戰略價值,特別是其礦產資源的儲備情況。
在對礦區進行詳細掃描后,皮克頓得出了最終結論——克雷什樞紐應被列入庭院的[礦業樞紐],作為未來的重點開發對象。
克雷什樞紐的[藍晶石]礦脈十分豐富,這種礦石在星界是一種極其重要的能源材料,不僅可用于靈能增幅設備、躍遷干涉裝置等高端技術領域,還能作為庭院軍工業生產的關鍵戰略資源。
在確定該樞紐的發展方向后,軍械官的調查報告被完整傳輸至庭院的中央行政網絡,并最終匯總至克雷什樞紐新設立的庭院總督府。
克雷什樞紐·庭院新設立總督府辦公室。
譜系網絡終端的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數據流不斷更新。
戰后肅清進度、人口整合情況、資源評估報告、未來開發規劃……
所有的戰后修正工作,都被細無巨細地整理成一份份詳細的報告,通過已經穩定運行的庭院譜系網絡,傳輸至庭院總督府的核心指揮系統。
在鋪滿整面墻的全息光屏上,各類情報實時更新,復雜的圖表、人口數據、資源分布信息不斷跳躍,每一項進度都在精確計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