皸裂的巖層如被扭曲的經絡,沉默的隕石坑中生長著冷卻后的多邊晶塔,那是天國月面基建計劃留下的建材殘骸,冰封在稀薄大氣下,如某種灰燼中的神圣遺物。
而當[夜船]逐漸靠近盆地內圍,光幕上出現了隱藏在地殼縫隙之下的天國基地輪廓。
整個艾特肯盆地塔樓林立,風格肅穆而高聳。
整座基地沿著盆地的自然弧度構建,由黑曜陶合金與等離子防護磚組合而成,外觀接近哥特風與軍武美學融合后的極端形態。
基站周圍,夏修看到了一幕如圣戰集結般的盛況——
數百輛月面車與機動平臺緩緩穿梭于真空地表之上,車體披掛鉚釘與盾紋,軌跡平穩如祭司的鐘擺。
而在這銀灰色沙海中——那些正在列隊行軍的身影,身穿厚重的銀白戰甲,步伐整齊,背后背負著各式裝備模塊和能量背包。
他們的身形魁梧,近乎兩米五有余,那是天國五大英杰騎士團的強襲步兵騎士成員。
頭盔上鑲嵌著類似鳥喙般的面罩,胸甲中央是繁復的十字奇術銘文,肩甲浮刻著各自騎士團的圣徽圖騰;某些戰士手持電漿長矛與星軌刃盾,在低重力環境下仍行走如山。
有些騎士團小隊騎乘著四輪重裝月面突擊車,車體四周噴吐微弱的推進火花,在銀沙上劃出放射狀塵痕。他們正圍繞著數十個剛剛運送下來的裝甲貨柜進行警戒與布控。
那些貨柜——正是行星發動機的主力模塊。
[夜船]很快就降落在指定船塢。負責接駁船上行星發動機的是第六英杰的[圣三一騎士團]。
夏修并沒有與英杰會面,他反而是先與另外兩位持劍人碰面了。
……
……
夏修踏出[夜船]的船塢艙門時,船體的重力轉換系統剛剛解除,腳步落地,整片月壤地表都泛起一圈輕盈的灰白塵波。
然而冠冕者的身軀早已自適應此處的引力與真空環境,他走得平穩且沉穩,步伐如行走在神殿臺階,每一步都鐫刻著奇跡者獨有的威壓和自持。
他沒有穿戴任何常規宇航設備,亦無需供氧或壓艙裝置——他的肉身與靈魂已被冠冕者機制重構為“適應一切劇變的生存體”。
在這片空寂、低溫、無聲的月面上,夏修看見了另外兩個同樣子不佩戴任何常規宇航設備的人影。
其中一人,身著黑色教士袍,那深沉色澤在這死寂之境中散發出一種幾近神秘的厚重。他的身形挺拔,約莫三十多歲,面容俊朗如雕,五官輪廓如利刃所刻,卻不帶鋒芒,反而隱有儒雅氣息。
他右手握著一本厚重古書,書頁泛黃,邊角已然翻卷,卻仍有光輝自字縫間微微透出,如同神跡初啟之際的第一縷晨光。
左手執一柄黑色雨傘,那傘輕微彎曲,似在無聲地抵御這片領域之外的一切擾動與褻瀆。他的雙眸呈琥珀色,澄澈如秘銀湖泊,目光平靜如山,如在審視,又似在沉思。
此人,正是天國第一持劍人——索倫·圣瓦倫丁.
而在他身側,那魁梧而威嚴的身影則帶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壓迫感。
那是一位中年男性,膚色沉褐,如沙漠風暴中熔煉出的銅石。他身著一襲純白色長袍,款式古樸而寬松,長袍邊緣以手工刺繡勾勒著幾何花紋與文字銘句,那些古泰拉文如潮水般流動,卻又靜謐如圣章在耳中低語。
他的頭上披覆著一條深藍色的頭巾,以純銀環束于頸后,他五官深邃,眉骨高聳,鼻梁挺拔,濃密而整潔的胡須修剪得當。
此人,正是天國第二持劍人——卡西姆·穆罕默德。
在這片被星辰與沉默裁決的灰白荒原上,三位冠以「持劍人」之名的存在并肩而立。
月球的引力不足以拘束他們的步伐,空間的死寂無法壓抑他們的呼吸。
夏修望著兩位前輩,恭敬的鞠躬道:
“亞伯拉罕見過圣瓦倫丁閣下、穆罕默德閣下。”
圣瓦倫丁靜靜地望著夏修,那雙琥珀色的眼眸中沒有鋒銳的鋒芒,卻有著一種近乎悲憫的深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