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蕭辰煜走后,秦荽便派了人去旁的縣城分散著買了許多的糧食回來存著,至少夠這一大家子吃兩年的才安了心。
恰巧魯九來淇江縣催貨,秦荽便提醒他存些糧食和香料,魯九剛來,便又急匆匆返回了鄲城。
日子忙碌著便過得飛快,轉眼到了芒種。一把青秧趁手青,青陽漠漠雨冥冥。東風染盡三千青傾,白鷺飛來無處停。
有芒的可以收割,其余的種子也該種下去,真正是個好日子。
城里人忙著送花神,芒種一過便是夏日,花神退位需要踐行。姑娘們早早起來用花瓣柳條變成轎馬,或用綾棉紗羅疊成干旄旌幢,都用彩線系了綁在樹上、花枝上。
姑娘們打扮得桃紅杏黃,映襯著滿園子的繡帶飄搖,更是美不勝收。
而秦荽對此毫無興趣,反而是讓人去鄉下和地主談妥,又收了些新麥回來囤著。
芒種連著端午,蘇氏管著家,忙得不得了,卻顯得越來越光彩照人了。
端午次日,大門被人敲響了。
喬大壯開門,見到門口有三個男人。
領頭的是個五十多歲的男人,眼睛不大卻賊精賊精的,時不時用手摸一把下巴上的山羊胡子。
他身后跟著一老一少的兩個男人,老的也差不多五十左右,年輕些的也有二十好幾。
“你們找誰”喬大壯和一般大戶人家的門房不同,少了仆人的恭敬,而是多了些匪氣。
面對喬大壯的氣勢,對面的三人反而恭敬了些。
領頭的自報家門“我是京城李家的管事,姓李。”
隨后又指著年老的說“這是李四娘的爹,這是李四娘的二哥,我們是特意來接李四娘母子回去的。”
喬大壯把著門不讓進,而是上上下下打量他們,尤其是李四娘的爹和二哥。
“你們先等著,我去稟告我們家太太。”說完,喬大壯將門“砰”地關上了。
并且吩咐看門的人“將門看牢了,我沒回來不許放人進來。”
門人和喬大壯熟悉,聽話的點頭應下。
屋外,李管事摸著山羊胡子若有所思,隨后壓了聲音對李父說“看來,要帶走你女兒和小公子,不容易啊”
李父訕笑著恭維道“李管事出面,哪里有辦不成的事呢再說,李管事不是打聽過了,這家人并無背景后臺,主人又是個讀書人,只需要允諾將來他去京城時,咱們李家給與幫助,定然能打動他們。”
“說得對,無論如何,我們也要先將小公子帶回去。”李管事贊同地點頭。
只是,此話卻讓李父和李四娘的二哥變了臉色。
他們父子爭取來接人,就是為了要將李四娘帶回去。若是只有外孫回去有什么用寶兒回去定然是交給太太養著,他們哪里親近得了,可女兒不同,她回去做了姨娘,總是要照顧他們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