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秦荽和蔣月天未亮就坐著馬車出發了。
這個莊子就在觀音廟后山山腳不遠處,馬車停在山腳,又換了轎子抬蔣月,結果蔣月拒絕了。
“聽聞若是要求菩薩保佑,心誠便是首要的。”
于是,蔣月帶上了帷帽,和秦荽一起走上了石板小路。
到了山頂,不過才天剛泛起魚肚白,早早就有人來打點好了一切,此時已經開始在做早課,在低聲吟誦經文聲和木魚聲中,蔣月跪在佛像前,虔誠磕頭。
秦荽只有一個孩子,蘇氏時常念叨讓她養養身子再生兩個孩子,只不過,她和蕭辰煜都覺得有一個孩子就夠了。
即便是之前蔣月想要孩子,秦荽也只覺得她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
可就在此時,她站在一旁的角落看著蔣月虔誠磕頭,突然就覺得有些意動,忍不住也找了個空蒲團跪下祈求。
蔣月一直等著早課結束才起身,又去抽了簽,居然是上上簽,她的臉上也忍不住露出愉悅的笑容來。
兩人很快就從后山離開,從莊子后門直接回屋,更衣后才出去,昨夜大家玩得有點晚,但也都起身了。
一起用了個早午飯,便收拾了出發返城,對于后宅的家眷,能如此出來歇上一晚,是非常難得的。
只不過,孩子們只覺得昨夜篝火燒烤太吸引人,吵著鬧著不愿意走,秦荽的兒子打頭開始吵鬧,孩子們求著再歇息一晚上。
蘇氏便是第一個投降的人,她說要和孩子們一起留下來住上幾天,這個莊子是柳氏娘家的,她娘家嫂嫂自然不好說離開,也說難得出來,想再住上幾日,柳氏也不好離開了。
蔣月身份不同,不方便在外住太久,所以肯定要回去,秦荽不可能讓那個蔣月獨自回去。
兩位跟秦荽玩得好的太太看蔣月和秦荽的意思行事,自然是跟著回去了。
一行人兵分兩路,一半人留下,秦荽和蔣月、兩位太太回城。
因為說這些事和吃午飯,所以耽擱得有些晚了。
秦荽將大部分的護衛和下人都留在了莊子上,但是因為兩位太太和蔣月的人也不少,這一行人也顯得很是打眼。
入了城已經天黑,兩位太太走了不遠就分了路回去,秦荽執意要送蔣月入家門才朝家里走。
青古成親后,夜里就不再值夜,跟隨秦荽的是青茜和兩個小丫鬟,外面的除了馬車車夫,便只有兩個護衛。
當夜,秦荽一行人并未回家,而蕭辰煜以為秦荽還在莊子上,雖然有些掛念,卻并未多想。
第二天,蕭辰煜從宮里回家,發現秦荽還未回來,才警覺不妥,畢竟蔣王妃不可能在外幾日不歸。
于是,蕭辰煜忙派人去詢問蔣王妃,才得知昨夜秦荽便回了城。
蕭辰煜得知消息時,腦子頓時一片空白,腳下一軟,差點站不穩,幸好蕭瀚揚聽了消息過來詢問情況,這才將二叔攙扶坐下。
“二叔,現在不是慌亂的時候,先鎮定下來,二嬸在京城不見,定然是有人刻意為之,這其后的目的不言而喻,咱們可千萬不要自亂陣腳,被人鉆了空子,二嬸還等著我們相救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