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股下崗風還沒有吹到他們鎮上,但段述南并不怎么看好這幾個廠,光看這一年來不斷下降的派車率就能看出些許來。
段嘉嘉雖然有原身的記憶,但對這個時代的社會環境并不太了解。
想了想,段述南一個孤兒能從鄉下野小子走到今天,盡管有岳父提攜的緣故,但本人能力也不差。
應該不至于被坑。
“行,那您早點回來。”段嘉嘉點點頭,一臉乖巧。
段述南笑得有些憨厚,從口袋里翻出一個老舊的錢包,這還是他結婚的時候,嘉嘉她媽送給他的。
從一堆票子里抽出一張十塊,遞給段嘉嘉“你收著。天氣熱,你要是想吃冰棍了,就自己上去街邊買。”
段嘉嘉也沒有推拒,爽快接下朝著段述南笑得狗腿“謝謝爸爸”
段述南走后,段嘉嘉斂下思緒,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面前這些書上。
一本一本的書名看過去,段嘉嘉大致了解了這個時代的小說風格。
現在畢竟是九十年代初期,內地小說還是以新現實題材為主,后世耳熟能詳的某某賣血記、某地雞毛、活某這類書便是從九十年代開始的,寫小人物在社會和時代中的變化,頑強的生命和本能或對抗或被社會磋磨。
但也是這個時期,涌現了大批女性作家,從女性角度解構女性眼中的世界、社會、家庭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段嘉嘉確定,這不是自己能寫的題材。
同樣的,受香江的武俠小說和寶島的言情小說影響,內地也涌現了一批這類型的小說。
只是光華比不上香江和寶島這兩地的作家,也不夠出名。
原身買的書里,就有內地小說作者寫得。
段嘉嘉還記得九十年代也出現了一個新歷史題材,后面風靡全國的康熙王朝這類電視劇就是改編自九十年代涌現的新歷史一類中的代表作。
弄清楚之后,段嘉嘉在一堆雜志里找到了一本武俠類的雜志。
上面不僅有香江武俠小說的連載,還有內地小說連載。
只是這個雜志的名字,段嘉嘉可以打包票確定,自己上輩子就沒聽說過。
同音或者類似說法的都沒有。
“就是你了”段嘉嘉舉著那本時間最新的雜志,笑得眉眼彎彎。
收拾好翻出來的書,段嘉嘉坐在書桌前,拔開鋼筆筆帽,稍稍凝神片刻,很快一個個墨水字出現在信紙上。
她寫的是上輩子寫過的一個武俠短篇,兩萬字不到。是她做雜志社編輯的時候,手底下負責的作者都對雜志社沒什么期待,催了好半天也催不齊,段嘉嘉擼起袖子自己寫了兩篇應付上去。
讓段嘉嘉沒想到的是,兩篇都被選中了,當時還有不錯的反響。
可誰知道那個摳門腦抽的主編竟然以她是雜志社員工為理由,不給她稿費
段嘉嘉氣得第二天就申請離職,走之前還要那個主編給她付了稿費,不給就去告她,這才離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