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岳清了清嗓子,沉穩地開口:“各位,中國團隊帶來的方案,是結合多年在工業園區解決企業污水處理難題的實踐經驗,并針對印度當前復雜的污染狀況量身定制的。
我們深知,印度的污染問題并非單一類型,而是涉及多個領域,且各地區情況差異巨大。
所以,我們的方案注重因地制宜,靈活運用多種技術手段,確保能夠精準、高效地解決不同區域的污染問題。”
“在成本控制方面,我們充分發揮中國制造業的優勢。
在保證質量和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設備和材料的采購成本,以及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各項費用。
這對于印度這樣經濟條件各異、污染治理需求龐大的國家來說,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
而且,我們還會與印度當地的企業和機構合作,實現技術的本地化轉移。
為印度培養本土的環保技術人材,這不僅有助于項目的順利推進,更能為印度環保事業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張岳的一番話,讓會議室里的氣氛為之一變。
山本一郎和漢斯都不禁投來審視的目光,而皮特牛則露出了贊賞的神情。
初審階段很快到來,各團隊需要提交詳細的方案資料供評審委員會審核。
張岳帶領的團隊自然是日夜奮戰,對方案進行反復打磨和完善,確保每一個細節都經得起推敲。
提交資料后,便是漫長的等待。
幾天后,初審結果公布,中國、日本、德國三個團隊都順利進入下一輪的方案展示環節。
這一消息讓團隊成員們既興奮又緊張,大家深知接下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方案展示當天,會場座無虛席。
山本一郎率先上臺,通過精美的ppt和生動的講解,詳細介紹了日本團隊的方案。
他們強調了技術的先進性和成熟度,還展示了一些在亞洲其他國家成功實施的案例,試圖以此打動評審和在場的印度官員。
漢斯隨后上臺,他的展示風格更為直接和硬朗。
對方重點介紹了德國的環保技術和設備,以及如何通過這些技術和設備快速改善印度的環境質量。
不僅如此,他還不時與臺下觀眾互動,展示德國團隊的專業和自信。
輪到張岳上臺時,他深吸一口氣,穩步走上講臺。
大屏幕上開始播放一段精心制作的視頻,展示了中國團隊在工業園區治理污染的成果,以及針對印度污染問題制定的初步方案框架。
張岳一邊播放視頻,一邊詳細講解方案的思路、技術手段和預期效果。
他特別強調了方案的靈活性和可持續性,以及中國團隊與印度當地合作的誠意和決心。
展示結束后,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評審委員會的成員們紛紛點頭,對張岳的展示表示認可。
接下來則是最重要的環節——實地考察。
三個團隊需要跟隨印度官員前往不同的污染區域進行實地調研,并根據現場情況對方案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和完善。
跟著張岳來泰國的技術員問:“咱們選擇去哪?”
張岳笑道:“當然是金奈。”
對方一聽,臉瞬間就變了:“金奈?那里好像是泰國最不發達的地區吧?
而且根據資料,這里的水污染問題只能說一般,也沒什么代表性。
要我說咱們就算不選新德里,也應該選孟買。”
張岳搖搖頭:“你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