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戶籍資料可比不上后世的檔案。
上面記錄的東西,頂多就是姓名與籍貫。
出生日期什么的根本沒有。
看到此處,李承乾嘆了口氣。
怪不得這些籍貫人口方面的東西,會在日后給歷史學家留下那么多難題呢。
這分明與胡編亂造的東西無異么。
“這東西,恐怕要重做嘍。”
聽聞這話,唐儉明顯愣了一下。
“重做”
“殿下這話是什么意思”
“當然是重做戶籍了。”
李承乾直接將與李世民述說的打算又與唐儉述說一遍。
唐儉頓時覺得自家殿下這是在紙上談兵啊。
全國范圍內的人口普查,豈是光說說就能辦到的
唐儉直接開口道“殿下,這事兒可得從長計議呀。”
“且不說會給國內帶來多大的影響。”
“光說這全國范圍內的人口普查就不是一天兩天能做到的。”
畢竟對于他來說,大唐的地域遼闊,人民居住地也分散。
想要徹底調查清楚人口數量,并派發相關文契,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此時,他甚至覺得李承乾不止是紙上談兵這么簡單了。
這分明是異想天開呀。
可他那里知道,李承乾所居住的那個年代。
哪怕是再窮困的家庭,也有一個叫戶口本的東西記錄每一個家庭成員的相關信息。
更有非常全面的檔案系統,記錄國內每一個居民的相關經歷。
李承乾也知道,現在沒有網絡,檔案系統這事兒肯定是做不了。
但戶口本這事兒絕對可行。
“一天兩天做不到,就用一年兩年去做。”
“國籍論的基礎,就是要將國內每一個唐人的相關信息都記錄在冊。”
“所以這事兒刻不容緩。”
李承乾的態度也難得強硬。
如若之前,他還不知道唐朝的戶籍制度如此落后。
甚至在戶部這個最應該全面記錄百姓戶籍的地方,連一套完整體系都沒有。
“可是殿下。”
唐儉面色為難的看著李承乾“這不止要調度全國官員去普查戶籍,更要有大量紙張去制作戶籍表。”
“且不說官員在調查戶籍時需要的花銷,光是在制作戶籍表時所用的紙張,開銷就已經非常巨大了。”
“這事兒實在太大了些,臣做不了主呀”
聞言,李承乾愣了下。
隨即也反應過來了。
在古代,紙張造價是非常昂貴的。
首先從各代書法大家的作為上就能看得出來。
先有王羲之這位書法名家在成名后還在地上練字。
后有唐文宗詔定“三絕”之一的張旭在芭蕉葉上練書法。
哪怕是公認最富的宋代,老百姓也都是用不起紙的。
寒門士子去學堂的時候,也都只能用光亮的石板練習寫字。
而紙張真正便宜起來直至普及到千家萬戶,那都已經是建國以后的事兒了。
但紙貴,能擋得住李承乾嗎
作為一個理工男,有被困難難倒的時候嗎
“紙的事兒世伯無需操心,我來解決。”
“世伯只需要派遣官員到下面普查人口便好。”
李承乾說的很自信。
但唐儉卻心里沒底了。
他是打心眼里覺得殿下是在胡鬧。
所以在辭別李承乾后,他就直接跑到了皇宮內,面見李世民。,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