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街的一棟房屋里,一位婦女將背上的幼兒解下,遞給了自己的女兒。
壁爐里的鍋蓋被水汽突突頂著。
她揭開鍋蓋,將里面的熱粥分成了兩碗,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叮囑著:“你待會兒帶著弟弟躲到地窖里面去,如果傍晚的時候我還沒回來,就去找隔壁的瓦西里爺爺。”
她說完,又將最后的兩塊黑面包塞進女兒的圍裙口袋里。
旋即,便在女兒擔憂的眼神中,毅然推開了房門。
清晨的薄霧籠罩著街巷。
婦女伸手撥開面前的幾縷霧靄,看到對面的瑪麗大嬸正站在路對面向自己招著手。
這時。
薄霧似是被吹開了些,也可能是日頭終于升上來了,露出了大街小巷中,仿佛一條條涓涓小溪的人群。
婦女和瑪麗大嬸一同走進人群,舉起了手中用炭筆涂抹過的三色旗。
她們喊:“打倒沙皇!”
“要面包,不要戰爭!”
“讓我們的丈夫和兒子回家!”
“停止對起義軍的迫害!”
一個接一個婦女走出了房門,很快人數就突破了一萬大關。
涓涓小溪匯成河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很難想象,圣彼得堡的婦女們,就憑借著書信與口口相傳的方式,將游行助威,聲援起義軍的事,傳遞到了千家萬戶當中。
當莫洛托夫帶著他的擲彈兵近衛團來到街頭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副震撼人心的場景。
成千上萬的婦女揮舞著手中自制的簡陋標語,涂抹過的三色旗幟,向著設卡攔路的軍警迎面走去。
那些軍警們即使揮舞著手中的棍棒,也不能使這些婦女退后一步。
上尉的聲音都在顫抖:“軍部要我們過來,就是為了對付她們的”
他看著團長鐵青的面容,強顏歡笑道:“這可難辦了,只用拳腳可能沒辦法讓這些目光短淺的婦人滾回自己的家里。團長你還沒結婚,不懂這些娘們執拗起來的可怕。”
“咱們要不先把路讓開,把事情報到上面去,看看他們有什么意見”
“不必了。”
莫洛托夫幾乎是從嗓子眼兒里擠出來的聲音:“就是因為難辦,所以軍部命令,必要時,我們可以訴諸一切武力。”
“不可!”
“團長不可啊!”
上尉的神情驚恐:“這些娘們為什么要走上街頭她們的丈夫要么死在前線,要么就是缺胳膊少腿喪失了勞動力,她們活不下去了啊。”
幾乎大半參與游行的婦女,都失去了自己的丈夫。
余下的也幾乎等同于喪偶,因為她們的丈夫被征調走,全家的負擔都壓到了一個人的頭上,吃不飽,穿不暖,再怎樣努力工作,也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孩子餓死。
莫洛托夫深吸了一口氣,似是在為上尉解釋,也可能是在說服自己:“這不是簡單的游行,是顛覆,是叛亂,任何對叛亂者的仁慈,都是對皇權的反叛。”
上尉苦口婆心道:“團長,你可想好了,對戰友遺孀開槍,一旦你這么干了,你知道會是什么下場嗎”
哥薩克害怕社群性死亡,甚于被軍法處置。
莫洛托夫這樣的波耶貴族,若是對婦孺下手,下場也不會好到哪兒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