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景東文”
一個三十多的年輕人回應了王宇,最后還附加了一句“科大的博士。”
“景博士,我記得07年的時候就提起過兩個要求,一是研發自己的設計工具,二是研究芯片如何優化電路的問題”
“是有這么回事,在電路優化設計研究方面已經有了一些成果,但是在eda設計軟件研發上,目前還沒有顯著的進展。”
景東文一五一十的回復著王宇。
“那么按照這個邏輯理論,32n制程芯片上有19億個晶體管,而兩塊45n制程芯片上總計有20億個晶體管,如果對45n制程的芯片電路進行優化設計,最終簡化后的堆疊,經過封裝處理,能不能達到32n制程芯片的性能”
王宇看著景東文道“我不是很懂這方面技術,但是電路并聯串聯的理論我還是知道的,在邏輯上這種方式行不行得通”
景東文被王宇問的地下了頭,仔細思索了片刻后才抬起頭回復道“理論上是可行的”
這一句回復,再次引起了會議室里的爭論,這次不再是一面倒的不可能,而是已經開始有人贊同,有人依舊反駁,還有人低頭思考起來。
“利用既有的eda設計軟件,設計出經過優化的45n制程芯片電路,然后按照成熟的既有工藝生產出芯片來”
這是開始贊同這個想法的人的觀點。
“堆疊沒有這么簡單吧,雖然是兩塊芯片,但是依舊存在散熱、能耗的問題”
反對者也沒有這么激烈了。
“莪們只有65n的光刻機,討論45n又有什么意義呢”
還有人這樣議論。
“45n光刻機的事情我來解決”
王宇想了想之后開口道“還有其他困難或意見沒有”
“那我們什么時候能拿到45n的光刻機”
“加上熟悉工藝,再進行試驗,這么多時間下來,估計32n制程的芯片怕是都已經研發出來了”
“為什么不再65n制程芯片上做實驗呢”
這時候另一個聲音響起來“利用現有設備進行試驗,我們要驗證的只是堆疊技術的可行性,而不是一步到位的要論證32n制程性能的芯片。”
說話的這個王宇認識,那是負責光刻機研發這一塊的負責人盧代春。
“行,這件事就由你來負責,我現在任命你喂這個試驗項目的副組長,需要的人手和涉及關聯部門,直接調用”
王宇說完后看向張靜妍“你來擔任組長,負責做好資金調撥、后勤、協調關系的工作,技術上的事情不要插手”
一錘定音的敲定這件事,王宇再次看向其他人“還有什么意見要表達的嗎”
“王總,倒是有一件事要提醒一下,這件事從重要程度上來講,不言而喻,因為一旦成功的話,意味著這個技術不僅僅限于堆疊出32n制程芯片,所以它的保密性尤為重要。”
這時候盧代春開口道“可是生產出來的芯片最終要進行封裝測試這個保密不好做啊”
“盧組長多慮了,恐怕你還不知道王總前段時間收購了國內一家,棒子國兩家企業,就是為了完善半導體產業鏈末端的封裝測試這一塊。”
一旁的秦詩語這時候插話進來道“按照現有進度,基本上年底前可以投產,至于吸收消化這些技術,讓我們自己人能掌握到手,就看老板愿意投入多少人力和財力的事情,這一點我相信大家不會覺得有問題吧”
這個倒還真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這幾年里,王宇可是大幾十億的真金白銀拿出來投入的。
而且這個無底洞還要繼續投下去,五年、十年在所不惜。
說過這個財力還不足以證明王宇的實力的話,那也是無話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