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是登州城的一名大夫,奉欽差李大人之命,前來通報要事,還請差爺們不要阻攔”
為首的官差只接過令牌又掃了一眼信封,頓時明白真偽。
登州城,大夫,欽差之命,這幾個要素結合起來,幾名官差當即明白過來,欽差命令果然到了
“先生請快上馬,盡快前往兆州城”
“多謝了”
易書元上馬之后,另有官差也牽馬過來,隨行一起奔向兆州城。
此刻天亮才沒多久,不過兆州城里面已經是一片緊張,昨晚全城的大夫已經都接到了消息。
今早開始,在諸多大夫的帶領下,官差和諸多朝廷招募的青壯工匠一起,開始在城中篩選健康人群,并騰出一些屋舍準備集中收納病人。
易書元的到來讓兆州知州萬世星既是喜又是后怕,不過現在不論怎么說,他至少沒有什么大的過錯。
而易書元的到來也緩解了萬世星的壓力,給予極大支持并放權的同時,也是減輕了自己的責任。
易書元是以一名大夫的身份來的,并且是一名有處理瘟疫經驗的大夫,所謂道不分長幼,達者為先。
兆州城的大夫雖然一部分人可能有些微詞,在接觸了兩天之后,對于知州大人一切聽從那位登州大夫的安排也逐漸理解起來。
分隔輕重癥,派人進山采藥草,隔離的同時分批集中診治是一方面。
病患和常人的衣食住行管理是一方面。
調集有內功的官府中人和江湖人士,配合針灸推拿,為病患,關鍵是為每一個大夫理氣,又是另一方面,畢竟首先需要保證治病的大夫盡量少出問題。
這些其實很多大夫都能想到,也是一些醫道上的尋常道理,但這種混亂的環境下,能調配得井井有條,足見本事,也不是一個普通大夫能做到的。
不過即便如此,兆州城的瘟疫還是爆發了,哪怕已經有了欽差召集的一批醫者前來相助,整個兆州還是手忙腳亂,卻不至于一片混亂。
所幸李謙已經盡可能將嶺東能調配的藥物資源調往兆州城,陸續都有送藥的官差到達。
易書元到達兆州城后的第七天傍晚,城東的一家醫館內,此刻的一群大夫商議著藥方的調整。
除了各種經方和癥例,地面的竹編子里還擺著各種藥材,一眾大夫沒有誰坐著,都圍著各種干濕藥材討論。
實話說,現場就和吵架一樣氣氛火爆至極。
“日前方子已經見了成效,證明所有病患都應該以火攻寒,趁熱打鐵”
“你那是重癥用猛藥,各個病患體質不同,如何能都這么辦,虛不受補尚不能大魚大肉,你這么搞要出事的”
“我不知道各人體質不同么用你教自然需要根據體質調配藥量”
兩個大夫爭吵中,又有人發表意見。
“我看對于遲遲難以見效之人,就不要再用藥了,如今藥材短缺”
“伱什么意思”“你這是草菅人命”
“我這是想救更多人”
一群大夫吵起來,照樣是臉紅脖子粗,甚至捏緊拳頭有動手的沖動。
每當這種時候,邊上的官差就得趕緊過來勸開,否則很可能真的打起來。
胡匡明坐在角落,手中拿著筆桌上攤著紙,雖不斷書寫卻皺眉不止,但他也知道所有人都是真的在想辦法。
這時候易書元從外面進來了,內部的爭吵也一下子安靜了不少。
看來所有大夫都提前到了,只有他易書元準時,卻好似晚來了一樣。
“易先生來”“易先生,可有藥材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