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天際的雨勢徒然增大,仿佛天上的神人和蛟龍要將攜帶的水汽全都傾瀉下來
齊仲斌踏著風雨沖來,反手握住背后的劍柄,心中已經有決死一戰的信念。
“錚”
“轟隆隆”
天子劍出鞘的剎那,天地色變,雷光將一切照得白茫茫一片。
嶺東大地上,好似有種種聲音傳來,其中有眾民哭泣,有眾民懇求,有眾民抗舟的號子聲,眾民開渠的呼喝聲,有眾民滅蝗的吶喊聲
種種氣數匯聚,此消彼長,竟然壓得現身的旱魃動彈不得。
而這一刻,怒目而視的齊仲斌已經揮劍趕到。
恍惚間,持劍的不只是他這位大庸天師,還有楚航和簡律,還有或生或死的嶺東萬民,還有大庸天子
“妖孽,你為禍夠久了”
“噗”
天子劍落下,削過旱魃脖頸,一顆頭顱沖天而起,也隨著身軀一起崩滅
又是一年處暑,承天府,皇宮御書房內,早朝結束的大庸皇帝已經回到了這里。
今天大朝會,李謙在文武百官面前,宣讀了嶺東抗災的最新奏文。
時任嶺東振興司馬的楚航在文中表示,嶺東各境已經結束旱情,雨水充沛,嶺東各處蝗災也已經結束,妖言惑眾之徒也盡數收監,嶺東各地的田地要么即將收獲,要么已經補種
有很多人家已經吃上了自己種的新糧,雖然收成不算太好,卻足以扛到來年收糧。
這代表著嶺東的災情,已經徹底結束,朝會以皇帝下旨減免嶺東百姓三年賦稅后結束,也讓此刻回到御書房的他真正能松一口氣了。
“陛下,您休息一”
章良喜端著茶水過來,話到半截卻立刻止住了,明明才是上午,不過此刻的皇帝已經趴在御案上睡著了。
御書房的外室內也有一張桌案,這里坐著的是起居郎,屬于大庸史官制度下的官員之一。
起居郎的桌案上不但擺著記述皇帝各種事務的書冊,也應皇帝要求放著一些史書,甚至有當今未曾完善定論的文字。
有關嶺東災情的記述,太史令已經發文過來請皇帝過目,只是皇帝太累,暫時還放在這邊書案上。
嶺東大災當然也有更詳細的記述,或者來自民間,或者來自其余地方。
但在史書上,其實嶺東大災也就短短一段話
承興十七年,嶺東道大水,帝遣欽差李謙統領大局,水止起疫,后發大旱又起蝗災,帝命司馬楚航留治,抗而消之,十八年秋,災禍止
大庸朝野上下運力,嶺東大地之上萬眾一心,驚心動魄轟轟烈烈的治災過程,也就這么一段話而已。
與之相對的,桌角的史書上,也有百來年前一場大災
均盛二十一年,江北饑荒赤地千里,百姓析骨而焚,人相食
也是短短一段話,不知包含了多少苦難與淚水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