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南山崗,兩座墳冢在這兩年似乎是又被修繕整理過,壘起了石架子,山崗上也多了一部分臺階,但這些對于已故之人來說其實意義不大,墳包完整便已足夠,對于已經是空墳的此處更是如此。
易書元整理了一下墳前墳后的雜草,對著后方的竹林學了幾聲畫眉叫。
“唧唧啾唧唧唧唧”
遠遠也傳來一些鳥叫,等有一些小鳥飛到竹林這邊的時候,易書元早已經帶著石生遠去了。
易家比幾年前其實沒多大變化,以弟媳趙氏和弟弟保康的性子,除了磨坊和田地的長工,其實也不舍得雇傭人的。
只不過易勇安夫婦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如今的易家的家里也雇了兩個小家丁。
易書元帶著石生回家的時候,兩個看起來也就十六七歲的家丁正在鼓搗著修理一輛板車,已經把一個輪子卸下來了。
“是該上點油了吧”“不是,你看,軸都裂了,得找硬木重新做一個,先用繩子扎緊,這個還能湊活著用一段時間,油也得上,唉,你看什么呢”
見同伴站了起來,另一個小家丁也轉頭,然后就看到了提著提著袋子捧著菌子的易書元和石生。
看易書元一身儒士打扮,小家丁不敢怠慢。
“呃,這位先生來此有何貴干啊”
問是這么問的,但他們總覺得眼前的儒生看著有些眼熟。
易書元笑了笑。
“我回家。”
回家兩個家丁愣了一下,隨后幾乎同時反應了過來,其中一人更是脫口而出。
“您是大太爺”
易書元一聽這稱呼就樂了,真就超級加輩唄
“家中可有人”
聽到易書元這么問,兩個家丁連連點頭,趕忙放下手中的工具等物,顯然在家中也早就被囑咐過有關易書元的事,只是第一次見心中難免激動。
“有的有的,大太爺您快請進”
兩人趕忙進去,嘴里還不停相互嘀咕。
“我就說怎么覺著眼熟呢”“大太爺您果然和少爺說的一樣年輕”
說完又扯開嗓子喊起來。
“老爺,夫人,大太爺回來了”
“大太爺回來了”
易勇安這會在后院愜意地喝著小酒吃著小菜,酒是常去打的那種,菜是自己網的魚。
這會聽到外頭家丁喊著,易勇安不由微微一愣,他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
大太爺
忽然間,易勇安狠狠一拍大腿。
哎呦我滴娘唉,是大伯
易勇安放下碗筷起身就往前院沖,一邊沖還一邊喊。
“快,快去叫老太爺回來大伯,大伯您回來了嗎”
易家大門口,易書元倒是沒有馬上進去,他看向大門外一側的院墻,那邊正有一個拿著拐杖的老翁現身,向著這邊拱手行禮。
易書元向著那邊拱手回了一禮,然后才進入了易家大門。
易保康差不多快七十了,在大庸任何地方來說都算是年事已高了,但易保康身體依然十分硬朗,雖然同村老人很多身體也不差,但沒一個像他這樣還能輕松干重活的,這會閑著無事還在幫同村的人挖藕節。
一群人在藕池里卷著褲腿干活,頭發皆白的易保康比年輕人干活都有勁。
“易太爺,今年這藕可鮮甜呢,你們家都收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