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縣令話語微微一頓才繼續道。
“如今整理卷宗,本官覺得既然本人不在,也當賞賜家中,遂送來牌匾,也來問問你們,家中缺些什么”
“牌匾”
縣令點點頭,示意了一下旁人,便有兩人過去抬起了擺在堂中的東西,而縣令則起身扯下了紅布,上面寫的是“善舉厚德”。
“還不快謝恩”
“啊噢,多謝兩位大人所賜”
易保康撓撓頭,直接過去從兩個侍衛手中把牌匾接了過來,然后遞給身旁的家丁。
“擺桌子上去,得空掛起來”
說著,易保康又面向堂中的人,既然是賞賜的,那心里也就放松不少,別看只是一塊牌匾,但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我看幾位還是在這吃了再走吧不然一會兄長回來若是知了定會埋怨的”
“唉,說了不必,我們”
縣令這么說著,一邊的年輕人的臉色卻微微有變,并且立刻插嘴道。
“縣尊大人,既然易老先生一片好意,我們就不要推辭了,就在這吃一頓便飯吧”
“對對對,這位大人說得是,咱們鄉下也沒什么好酒好菜,就是一些尋常之物,但待客了一定把最好的拿出來請喝茶,你們愣著干嘛,快去張羅一下,別別忘了把暖盆也弄出來”
易保康自己在客廳作陪,吩咐家里其他人去準備餐食。
“對對,你在這陪著客人,我們去準備”
趙氏給李氏使了個眼色,二人便一起出去了,貴客上門,自然要好好張羅。
年輕人正是此番前來月州的一位皇子,因其人聰慧懂事,也算是自小就受大庸皇帝喜愛。
本以為來此只是了解一下情況,但剛剛易保康的話讓皇子心頭猛得一跳,但他也算沉得住氣,等易保康吩咐完了才繼續問道。
“老先生請坐,你剛剛似乎說令兄一會就會回來”
易保康提起茶壺給縣令續上了茶水,見年輕人茶滿,這才給自己倒上一杯。
“是啊,和我兒子一起送兩孩子去縣城碼頭了,哦,劃船去的,不然你們在路上還能碰上呢,傍晚前肯定是會回來的。”
說完這句話,易保康才喝干了自己杯盞中的茶水,冬日里茶涼得快,這會溫度正合適。
“易先生真的在這”
“這,這還能有假”
易保康不由撓了撓頭,雖然是送牌匾是因為兄長,但說白了易家也都還是升斗小民,不至于如此激動吧
皇子臉上露出笑容,看了一眼元江縣令,笑著說道。
“那我可得等易先生回來”
“公子說得是”
其實元江縣令之前就在老教頭靈堂那見過易書元了,只是現在縣衙的吏員他至多也是個臉熟,名字不可能叫全,更別說易書元這號曾經的縣吏了,當然是不認識也不在意。
臨近傍晚,西河河口,易書元和易勇安可是釣了不少魚,把后者給高興得不行。
“不釣了不釣了,收竿回家吧。”
易書元這么說著,易勇安還戀戀不舍。
“別啊大伯,再釣一會,難得今天上魚,可得把握住咯”
“別不知足,魚簍子都裝不下了而且回去晚了,晚飯還吃不吃”
易勇安本來想說,晚飯大可不吃,但畢竟是和長輩在一塊,又想到了爹娘和妻子,只得作罷了。
“那好吧,下次再來哎哎哎大伯,您怎么把魚往河里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