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生也看向了杜小琳的視線方向,這些神光大多在伏魔殿外落下,只有其中一道拐了個彎向他們所在的冷僻宮殿飛來。
駕馭這一道神光的正是云萊大神。
灰勉就在石生和杜小琳身邊落下。
“灰前輩,發什么事了有師父的消息么”
灰勉看向石生和杜小琳,點了點頭開口道。
“你們可以下界去了,先生領一百零八位神人一同祭煉道器,九年內怕是分身乏術了,天界再好玩,也終究不是你們的久居之所。”
“九年”
石生愣了一下,他心中的感覺也和易書元差不多,九年對于仙人而言是不長的,但對于凡人而言卻不短。
灰勉點了點頭。
“不錯,九年小琳,你該回太陰宮了,石生,你也回家去吧,回去之前去一趟元江縣,幫先生去說一聲。”
“哦唉不對,灰前輩,九年呢,我怎么說啊”
“想想辦法唄。”
灰勉咧了咧嘴,轉身就走,眨眼已經消失在面前。
其實灰勉自覺也沒辦法維持神變九年,但這對它是一種考驗也是一個契機。
石生撓了撓頭,看向身邊的杜小琳。
“小琳,你陪我去么”
“好吧,這次我和你一起去我都還有東西要還到娥江去呢。”
杜小琳想起了那兩朵蓮花,還是得還給娥江水族才行。
兩天后的元江縣西河村,易家收到了一封信。
石生終究還是不知道怎么和易家人當面說,主要是怕被問很多答不上來的話,于是寫了一封信過去。
信不是仿照易書元的筆跡,因為根本做不到,而是以師父口述學生代筆的口吻寫的。
西河村中,易家的客廳內,處于游學假期中的易阿寶念著這封信。
“國事體大,不可不慎,遂同友人龍氏離去,歸期不定,勿念墨石生代師留筆”
信的內容不算很長,卻也交代了一個大概,大致所言的內容與天下安定國泰民安息息相關,又與江湖俠客一同行事,為天下社稷而奔走,需要離開比較久的一段時間。
嗯,這內容非常符合石生小孩子的遐想,加上在師父身邊也有一些書說記事的經歷,所以編得還算恰當。
易阿寶念完,易家的客廳中陷入一片安靜。
“爺爺,念完了”
易阿寶小心地說了一句,易保康撐著腿從凳子上站起來。
“唉一走半年,我就知道這訪友訪出事來了”
“爺爺,伯爺爺這是為我大庸社稷而奔走”
“知道了知道了”
易保康擺了擺手,走出客廳扛起了農具,回頭望了廳內一眼。
“收稻谷的時節,忙得很呢,別休息了,阿寶,你也來”
“呃,好”
易阿寶應了一聲,小心將手中的信件折疊好重新放入信封之中,同時也有些感慨,他就知道伯爺爺不可能只是走天下到處說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