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說,當年丁飛雄雖然也歷經紛爭搏殺,但起因主要是武道,是歸元丹和歸元功,也是江湖紛爭武林爭斗牽扯出的恩怨情仇。
而這一次,無法和尚看到的是真正的亂世,大晏雖然名義上國祚猶在,但朝廷對天下的控制力顯然已經大幅降低了。
一封信幾張信紙,無法記錄得太多事,但雖只是這么一點篇幅,易書元便好似同無法和尚一起經歷了從相山寶剎到南晏諸行省。
一路行來,無法和尚是僧人,但又不只是僧人。
可以化緣乞食,也可以用勞力換取食物,搬運、壘起、主持法事,或者代替耕牛牽引農具犁地。
而那布袋里面的種子也并沒有浪費,也在之后為快要撐不下去的人們帶來了希望。
和尚可以慈悲為懷,也不介意金剛怒目,殺戒、嗔戒、葷腥等戒也破了不止一回。
實話說,有時候和尚越來越不像和尚,但有時候做事簡單點,不是什么都考慮佛法的話,心中反倒少了些迷茫,又在事后對佛法另有所悟。
直到在一座廢棄的塔樓中,禪坐留宿的無法和尚遇上了幾名江湖人,而池慶虎和麥凌飛也是其中之一。
當看到無法和尚的那一刻,雖然已經過去多年,但去過相山寶剎的池慶虎卻第一時間認了出來,雖沒有聲張,但心中是震驚的。
因為池慶虎大概已經明白近期江湖上流傳的“不戒僧”或者“不戒金剛”,大概就是眼前這個無法和尚。
人生有時候就是這么奇妙,籠統來說,池慶虎和無法和尚的交集有三回。
池慶虎年少之刻,長輩同丁飛雄有舊,那會還是大晏江湖風起云涌的時代,也是第一高手丁飛雄恩怨情仇的時代,差不多已經是三十多年過去了。
第二次有交集,池慶虎憑借著自家的關系,前往大庸,想要找回丁大俠對抗妖道國師,但那會曾經叱咤風云的丁飛雄,已經成了一個普通寺廟的無法和尚,武功也已經廢了。
第三回就是今時今日了
也是這一場會面,讓無法和尚從池慶虎那也得知了易先生的下落,信也是在那塔中所寫。
而麥凌飛意識到眼前這位和尚竟然是當年大名鼎鼎的“丁飛雄”,曾經的先天高手的時候,也同樣是震驚和可惜不已,即便這名號在如今南晏已經少有人知曉了。
西河村中,易書元雖然“念信”的篇幅已經遠超紙張上所記述的內容,但也終究是到了尾聲。
“不戒金剛大和尚來于江湖,終究還是以江湖的方式踐行佛法。”
“兄長,后面的呢”
“對對,易爺爺,后面還有么”
易書元把信紙折了起來,搖搖頭道。
“后面自然是還有的,不過信紙上卻沒了。”
大家雖然都有些意猶未盡,但這會倒是終于不用憋著勁了。
“沒想到這南晏亂成這樣子了”“南晏百姓真是苦啊。”
“安穩比什么都重要啊”
有人看向了易書元手中的其他信。
“易哥,這還有這么多信呢”
“去去去,讀信的不是你,你是不累的,兄長怎么也得喝點茶水休息休息是吧”
看到易保康這樣,剛剛還在想著無法和尚的易書元也不由啞然失笑,只是心中不免想著南晏的亂世。
百足之蟲尚且死而不僵,大晏數百年社稷,如今亂世也不會頃刻間改朝換代,或許得掙扎好些年呢
遠處的草棚那,土地公搖頭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