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更是握緊了拳頭,臉上的青筋暴跳,血壓拉滿,既然是皇趙后裔,居然還厭惡自己的祖宗
簡直是數典忘祖,無法無天
他張嘴想問,看到晏殊向他搖搖頭,這才忍了下來。
晏殊稍微思索了一下,就說道“既然你不喜歡,那說明你不太了解。”
“老村長,您這話我可不愛聽。”
質疑他的專業,趙駿當時就急了,說道“我可是人大歷史系畢業的,不喜歡歸不喜歡,但課還是認真聽了的,您不能質疑我的專業性。”
“那我考考你,你知道趙禎是誰嗎”
晏殊語不驚人死不休。
這話很大膽。
當著皇帝的面前直接說皇帝的名字。
但宋朝的文人向來都很大膽,何況這也是特殊時期,沒有辦法,連趙禎臉上都沒有任何不滿的情緒。
趙駿笑了起來“宋仁宗啊,他算是宋朝為數不多的好皇帝了,是歷史上第一個以仁為廟號的皇帝,在他手里,宋朝經濟、政治、文化都達到了巔峰。唐宋八大家有六個出于他朝,人才濟濟,蘇軾曾經說過,仁宗一朝出的人才夠子孫三代用了。”
宋仁宗
原來朕將來的廟號是仁宗
趙禎心里想著。
晏殊好奇問道“唐宋八大家是”
“明朝初期的時候選的,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為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
趙駿侃侃而談道“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們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所以被評為唐宋八大家。”
“哦。”
晏殊點點頭。
趙禎他們則默默地將名字記在心里。
歐陽修他們自然知道,天圣八年甲科進士及第第十四名,如今的學士院宣德郎,目前任館閣校勘,參與編修崇文總目。
說起來晏殊還是歐陽修科舉考試的主考官,當時評價歐陽修說不給他奪魁,是因為他的文風過于鋒芒畢露,眾考官欲挫其銳氣,促其成才,所以才把他的排名壓了壓。
現在看來他果然不負眾望,在歷史上留下了屬于他的名字。
至于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等人他們卻是不知道,也許是以后才會出現的人物,不過并不妨礙趙禎把他們的名字記住,將來興許能夠見一見。
“三蘇王安石曾鞏這些人都是宋仁宗中后期比較出名的文人,是宋仁宗晚期到宋英宗和宋神宗時期非常活躍的知名人物。”
趙駿覺得現在眼瞎的時候能有人陪自己聊聊天也很好,因而知無不言地說道“特別是蘇軾和王安石,蘇軾的詩詞是北宋一絕,堪稱豪放派第一。王安石則是繼承了范仲淹改革之志,在宋神宗時期進行了王安石變法。”
范仲淹改革
王安石變法
眾人一頭霧水,范仲淹他們自然知道,現在的開封府尹,他將來會進行改革嗎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有宋仁宗一朝,到宋神宗時期,文風非常昌盛,誕生了很多大文豪,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能與唐朝并列的時代。”
趙駿繼續說道“當然,也只是文化和經濟還可以,軍事上就差很多。”
晏殊自動忽略了那句軍事上就差很多,回頭看了眼趙禎他們,滿意地說道“那看來宋仁宗是一位優秀的皇帝啊。”
“差不多吧,算個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