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說道“一定要千叮嚀萬囑咐,不能多嘴,我們全都在場,冒充家長代替孩子發問就行實在不行,京中有善口技者,讓他們學孩童的聲音回答就是了。”
“不可。”
趙禎皺起眉頭道“趙駿的事情為最高機密,只能少數人知道,豈能由外人得知若是滅口,伎人何辜”
晏殊就說道“那就只能讓孩子少說話了,不過據我所知,后世的小學相當于蒙學,找八到十四歲的孩子應該就可以,讓他們暫時先住在皇宮一段時間,若能學有所成,對國家來說也算是一件好事。”
聽到這句話,呂夷簡頓時眼珠子轉動了起來。
趙駿現在是個香餑餑,得皇帝看重不說,他本身的價值也無法估量。不僅僅是熟知后世歷史,同時還有未來的知識在腦袋里,能讓國家強大。
最重要的是趙駿為趙氏苗裔,縱使他很不喜歡祖先,可對于趙禎來說,他也是太祖的子孫后代之一,相當于自家子侄。
人都說隔代親,隔了不知道幾十代,趙禎肯定是以老祖宗在自居,對趙駿這個晚輩子侄天生就有一定好感。
之前趙駿即便幾次三番侮辱趙禎,官家最后還是忍了下來,也承諾將來會對趙駿進行重用。
這樣的人物等將來眼睛恢復失明之后,很有可能一飛沖天,甚至在仁宗一朝都會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未來的潛力無限。
如果能夠讓自家子侄拜趙駿為老師,形成這樣的利益聯盟關系,將來呂家地位,恐怕長盛不衰。
雖然到宋代以后,世家門閥的力量已經被削弱,可并不代表他們不存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呂夷簡他自己,世代官宦,伯父呂蒙正,真宗時期的宰相,子嗣和子侄全都在朝為官。
還有韓琦家族,從唐末到五代十國時期就一直是世代官宦,并且韓家只能算是中等官宦世家,像賈昌朝家族,章得象家族,王旦家族,都是唐末開始的高門子弟。
可以說從宋初到現在,能當宰相者寒門平民出身者極少,官宦世家子弟出身者極多,不能說高官都被世家子弟壟斷,但至少他們的影響力仍然有。
只不過像唐朝那樣五姓七望,一姓出好幾個宰相,幾十個中高級官員的現象已經不復存在,世家被削弱得較多。
即便是韓家、呂家這樣被稱為北宋宰相世家的家族,也僅僅出了三到六個而已,而且時間跨度很長,基本難以形成權力壟斷。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高級官員和官宦世家子弟之間是有形成利益捆綁的,而捆綁的形勢往往都是互相聯姻。
如呂家與趙安仁家族、王旦家族、馬亮家族、張士遜家族、魯宗道家族、丁度家族都有姻親。
甚至后來韓琦的兒子韓忠彥還娶了呂夷簡的孫女,可見這樣的政治聯姻依舊是當時北宋高官們之間互相聯合的利益共同體。
正是這樣的政治聯盟,導致范仲淹未來的改革失敗。
畢竟他們這些官宦世家要保證的是子嗣們將來依舊能成為高官的利益,范仲淹想要打破高官子弟以門蔭入仕的體系,那無疑是在砸他們的飯碗。
從利益的角度上考量,呂夷簡其實很不想范仲淹改革,打破他們的官宦世家權力。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趙駿的存在會讓官家堅定改革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