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在外奔波,歸根到底就是把某地特產運到外地,再把外地特產帶回本地,從而賺取中間差價。
如果是大筆買賣,商人就要攜帶巨額的銅錢現金,走水路通過運河來往于全國各地,這就需要船隊、護衛隊、搬運工等大量人力物力成本。
有的時候購買的貨物重量,如絲綢、金銀器等價格昂貴的奢侈品,甚至都沒有攜帶的銅錢現金重。
而交子鋪的出現,就解決了商人需要帶大量銅錢現金的問題。
商人以后做生意,就可以在甲地存錢,在乙地取錢,節省了出發時攜帶銅錢現金以及出門交通人力的成本。
可古代信息流通不發達,商人從甲地存錢,在乙、丙、丁等地多次取錢能不能行得通呢
理論行得通。
但提前報備以及優選商賈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商人取錢必須提前報備,告訴官府自己要去哪里做生意,要取多少錢,然后才能出發到乙地去。
他從甲地到乙地的時間,就是官府得到報備,然后派人通知各地交子鋪,開始銷毀除乙地以外其余票根的時間。
同時乙地如果暫時沒有那么多現金,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從別地調取。
等商人到了乙地,跟乙地的交子鋪對接之后,就只能在乙地把錢取出來,別地的票根就已經被銷毀了。
而且中小商人沒資格存錢進交子鋪,只有頂級大商人才有這個資格,一旦商人干這種事,朝廷就可以對他們抄家滅族,直接掏光他們的家底。
雖然國情不一樣,但打個比方的話,就相當于現代中國要開一個頂級大銀行,入選資格只有運營良好且擁有大量實體產業的市公司可以存錢進去,一旦市公司想鉆空子,公司和產業都給你沒收掉,大概就是這么個意思。
“原來如此。”
這下眾人聽明白了,晏殊馬吹噓道“趙老師真是文曲星下凡啊。”
說著他還對呂夷簡王曾范仲淹等人使了個眼色。
呂夷簡多精明,馬跟進道“咱們這個村子,就沒有過像趙老師這么聰明的人。”
“村子太偏了,下山不容易,閑得無聊村子里的老人們就愛看點雜書古書,但都看不懂,也不知道里面說些什么,現在老師一來,才知道歷史這么有趣。”
“要是我家孩子有趙老師一半聰明就好了。”
“以后有趙老師這么優秀的人才在教書,保不準咱們村子里以后也能出一個大學生呢。”
眾人也都回過神來,紛紛吹捧。
大家聽趙駿說那么久,自然也都知道一些現代話術,一個個把趙駿吹得快了天。
趙駿心里樂開了花,但嘴還是謙虛地連連擺手道“哎呀,一般一般,村長、支書,你們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他口里這么說,但誰都看得出來,那嘴角咧得更朵花似的,都快樂到后腦勺了。
畢竟這也算是一種裝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