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典型的知識分子與資本家聯合一起坑害普通百姓的案例,百姓可能懂一些掰手指之類的加減法,但比較復雜的乘除法就算不過來了,往往就會去請教懂算術的讀書人,遇到不良的讀書人就會與資本家一起忽悠百姓。
而這樣的案例在古代比比皆是,就是因為數學在古代并沒有作為普及教育展開。
唐宋時期寒門知識分子崛起,但也僅僅只是崛起,跟蕓蕓眾生比起來,讀書人的比例依舊是小數目。
一直到咱們新中國的掃盲運動,識字率才高了起來。
而且這還是識字。
數學在古代本來就只是小眾項目,唐朝好歹有個明算科,會錄取一些研究數學的人才當官。可到了宋代就取消了數學考試內容,專門研究數學的人就少了許多。
只不過因為宋代比較重視工商業,自主去鉆研加減乘除之類基礎數學的人非常多。
但一般也就是一些讀書人和商人,普通百姓耕作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能吃飽飯就算不錯了,更別說還有那閑工夫去讀書算數。
所以數學的基礎不僅是中間體系缺失,在民間也沒有得到官方的推廣。
不過宋朝的數學土壤還是有的,兩宋時期,經濟繁榮,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資本主義離不開數學計算,如果宋朝官府推廣得當的話,未嘗不能讓科學扎根于民間。
“那眾卿覺得,這推廣數學,應該是有益無害了嗎”
趙禎問道。
呂夷簡思索道“范仲淹改革阻力甚大,稍不小心,就有可能造成全天下官員反對。但這數學一道,似乎并無弊端,何況唐朝本就推廣算術,設明算科錄取官員,我大宋商貿繁榮,也需要算術深入民間,這并無害處。”
“嗯。”
趙禎點點頭道“那就依照趙駿的說法,咱們確實應該廣為推廣數學之道,那又該如何推廣呢”
眾人互相對視,異口同聲道“加至科舉。”
這是最簡單粗暴的方法。
趙禎沉吟道“科舉納入數學的確能廣泛推廣,可是趙駿說大宋的數學缺乏體系,沒有中間的推導過程。”
呂夷簡笑了笑,指著不遠處還在曬太陽與范仲淹閑聊的趙駿說道“官家,那里不就有一位能夠幫我們完善體系的人嗎”
眾人會心一笑,有趙駿在,還害怕不能完善科學體系嗎
過了一會兒,掐準了吃完飯的時間,他們就又陸陸續續出來,一個個坐在院子里,繼續陪趙駿嘮嗑。
先是聊了會家常,等佯裝人到齊之后,之前一直在旁邊做記錄,同時陪著趙駿的范仲淹才再次引導趙駿把之前的話題繼續下去。
如今晏殊因為妻子重病的緣故不在,現在由范仲淹做之前晏殊的工作。雖然范仲淹的臨時反應能力沒晏殊那么厲害,但他的優點就是沉默寡言居多。
少說話,就意味著少犯錯,即便是趙駿主動找他聊天,他也頂多會嗯嗯啊啊,不會說出自己認知范圍之外的話語。
“趙老師剛才說我們中國古代無法建立起工業革命,是因為科學體系缺失,還有體制和自然環境方面,剛才我們了解了一下科學體系,那體制和自然環境是什么情況”
范仲淹一邊看著筆記一邊問道。
“是啊,趙老師,我們挺好奇的,您就給我們說說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