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兒,呂夷簡說道“官家,大宋自有國情在此,趙駿也只是從史書里只言片語了解,無需在意他的胡言。”
王曾也說道“后世也未嘗沒有君王國家,以前我們并不知道將來該如何跳出王朝滅亡的循環,現在知道了,自然也就清楚我們以后應該要走的道路。”
“不錯,正如趙駿所言,國家的政權不是體制,而是國家內部是否安穩,能夠讓百姓過得富足,能夠讓外敵感到恐懼。只要能夠做到這些,不管是皇帝還是趙駿說的總統議會之類,都是一樣。”
“呵呵,我就不信那所謂的總統議會就沒有權力爭斗,沒有利益糾紛。說到底還是國家是否強盛的問題,如今我們早就已經站在了歷史的前沿,知道了后來的發展,未嘗不能讓自己的國家變得強大,從而改變趙駿說的那所謂封建王朝是個輪回的命運。”
“是啊官家,雖然趙駿說話很不好聽,但對于我們大宋來說,這是天賜予的禮物。若漢唐有趙駿,豈有我們今日之大宋也。”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實際還是避開了趙駿所說的核心問題。
不管是總統制還是議會制亦或者選舉制,都離不開一個問題,那就是避免了家天下,而家天下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只是這個東西是大宋皇權的依仗,這些大臣們只是想改革讓大宋強盛,不是自己想腦袋搬家,所以很識趣地直接忽略了趙駿說的這事,完全沒有人去提。
趙禎點點頭道“朕自然明白這些道理,趙駿這小子,罵自己祖著實太狠了些。他的話雖不中聽,但朕若是想中興大宋,還是少不得倚仗他,朕明白這些道理,只是他說的這家天下體制”
不知道是隨口問的,還是別有用心,趙禎反而自己提了出來。
呂夷簡立即說道“官家要知曉,趙駿厭惡大宋體制,是因為他覺得大宋皇帝沒有遠見。然而現在有一個一千年后的人出現,還怕將來皇帝沒有遠見嗎”
“不錯,人最害怕的是沒有遠大理想,過得渾渾噩噩。我們以前只擔憂著國家,卻看不見未來。如今見了未來,心中又有何懼”
“臣覺得趙駿雖有冒失之處,但他說的話,卻還是很有見地。他說范仲淹慶歷改革,只知道莽撞,忽視了全天下官員的利益,而受到大家群起而攻。這難道不說明他是一個心思縝密之人嗎若他來改革,豈有不能應全之理”
“趙駿若能補全科學體系,我們想辦法彌補資源缺陷,只要官家擁有今日這般見識和遠見,有官家的鼎立支持,未嘗不能引發工業革命,制造出趙駿所言的火器出來,有了火器,還怕遼人和西夏嗎”
“雖說趙駿厭惡封建體制家天下,可不代表這就一定是落后的。雖然代代不一定有明君,可只要好好規劃未來的事情,即便皇帝平庸了一些,國家也能按照秩序規劃去發展。”
“正是,天子不能以一人之力治理天下,不是還有群臣嗎諸多大臣想來應該是賢明的,知道未來的道路該怎么走,充當皇帝的智囊,便能引領國家走下去。”
群臣紛紛打開了話匣子。
三國演義開頭第一句話就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古人早就知道歷史是個輪回,但卻不知道該怎么跳出這個輪回。
現在趙駿給出了答案,他們就像是撈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樣,每個人都有了新的目標。
然而還是這個核心問題。
趙駿其實并不是痛恨專制制度,而是痛恨家天下。
因為他也說了,毛熊在慈父手中曾經綻放過極大的輝煌,從一個農業國短短數年變成世界第一的重工業大國。
這說明如果有一個有遠見的皇帝,帶領一幫能臣干將,是可以成就一番偉業。
只不過趙駿厭惡家天下在于不是每一代皇帝都英明神武,一旦皇帝愚不可及,像宋徽宗那樣,昏庸無能玩物喪志,就會導致國家滅亡。
所以這個問題的核心關鍵就在于,家天下的問題該怎么解決。
而呂夷簡和王曾他們就很巧妙地避開,沒有直接回答,只是說家天下害怕的是將來皇帝不行,那把這皇帝教會了不就行了嗎
畢竟趙駿有著未來一千年的遠見,一個皇帝能活多少年
就像毛熊做的兩個五年計劃一樣,只要能把未來幾百年的任務安排好,國家按部就班地去完成,皇帝再昏庸無能,總歸能讓國家秩序穩定。
趙禎聽了眾人的話,微微點頭,心里稍微有些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