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說話。
今天趙駿把官家罵慘了,大家也怕官家再次暴怒,因此沒有人做第一個發言人。
“說說吧。”
過了一會兒,讓大家意外的是,趙禎已經平復了心情,語氣平淡地詢問道“說說今日的感悟。”
晏殊聽到他的話,感慨道“官家,今日的交談,可謂是這些天以來最多的收獲。臣由衷感嘆,趙駿嘴中的那位偉人,真乃千古神人也。”
“是啊,縱觀歷史,千百年來,未嘗能見到對事物剖析如此之深者,后世人人人都如此了解,謂之人人如龍啊。”
呂夷簡也十分驚嘆。
他作為大宋宰相,三相三參當中,獨斷乾綱,連王曾和王隨都不能與之相比,可謂人中龍鳳。
但就連他自問都沒有這樣的見識和眼光,而后世的大學生卻人人都學馬哲偉人選集,造就了非凡的眼識,讓人驚嘆不已。
難怪趙駿即便未生在古代,卻對古代社會如此了解,這都是那位偉人的功勞啊。
“后世那位的眼光確實千古無二,但我們要考慮的卻是當下。”
趙禎沉吟道“趙駿今日的話,讓朕很是不安。西北有趙元昊猖獗,東北有遼國邊寇,中原大河又即將泛濫成災,朕該如何是好。”
“歸根到底,還是錢。”
“不能說是錢,而是生產力。”
“的確,只有提升生產力,才能讓國家強大。”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
這次趙駿的話已經觸及到了核心,也就是生產力。
目前大宋的生產力其實已經到了世界第一,比同時期的遼國和西夏都要強得太多。
根據后世西方歷史學界推測,宋真宗咸平三年時期,也就是公元1000年左右,那一年大宋的占了全世界的百分之三十。
遺憾的是北宋的生產力沒有用到正道,三冗問題已經深入骨髓,就算年收入巔峰時期到一億貫都沒什么用處。
而現在他們又面臨著西夏、遼國以及黃河即將泛濫成災的壓力,讓大宋君臣們一個個都充滿了緊迫感。
“發展生產力自然是關鍵,但我們必須要關注的是目前最窘迫的問題。”
呂夷簡環視四周,然后說道“趙駿說趙元昊狼子野心,三次大敗我大宋之后,就建立起西夏國。”
“嗯,朕將來居然讓趙元昊這廝逼著納貢,當真是屈辱至極。”
趙禎想起了趙駿之前說的“慶歷和議”,就覺得臉又開始發燙發熱,這實在是太丟臉了,難怪后世人如此不待見大宋。
“這第一步,就是要擊敗趙元昊,決不能讓他立國。”
王曾沉聲道“聽趙駿的意思,遼國之所以陳兵邊境,就是看到我們被趙元昊打敗,以為有機可乘,于是趁火打劫,逼著我們簽訂了“重熙增幣”。若是可以擊敗趙元昊,遼國見到大宋的兵馬強盛,應該就不會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