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笑道“這上面有公文印章,別說現填,就算上面寫你八十歲了,那都是真的。”
看時候就要快到貢院開門,趙駿就說道“出發去貢院吧。”
“心情怎么樣”
之后看了下手表,他那表是過十八歲生日的時候爸媽送的,就幾百塊錢,不是什么大品牌,不過電池挺耐用,去年才換了個新電池,應該能再堅持三四年時間。
此時已經是早上七點鐘,今天雖然是入院,但并不是考試,而是先住進貢院,幾千名士子,都要搜身檢查,連衣服都脫光,自然消耗時間。
“呵呵。”
晏殊笑道“參加過一次,以后就不太想參加第二次的,被關在里面很折磨人。”
晏殊與他一起走出了書房。
趙駿一邊吩咐狄青他們把東西帶上,一邊說道“挺緊張的,參加過高考,沒參加過科舉,主要還是以新奇居多。”
二人說著就一路出去。
狄青等人拿著東西跟在身后,周圍還有不少察子跟著,從清泰街出來,就一路往南向太常寺而去。
“嗯。”
趙駿笑了笑,心道他確實不想參加第二次了,連明年春闈都不太想參加。
這段時間國子監和太學的學生都會放假,留出位置來用于考場。
因為太常寺在北面御街與橫街的交叉口,國子監與太學并列在武學街巷,因此被分成南北兩院,趙駿就被分在北院的太常寺。
宋初貢舉并沒有固定地點,都是臨時搭建簡陋的房屋或者借用一些佛道寺院之類。
但因為科舉人數增多,這么做比較耗時耗力,且造成佛道寺院擁擠,因此到宋真宗時期,禮部就征用了太常寺、國子監以及太學作為臨時考場。
“謝了同叔公。”
趙駿接過晏殊遞來的公驗。
太常寺離清泰街不遠,順著啟圣院路一直往南就到了橫街,再往東走幾條路便到了交叉口。
晏殊把趙駿送到了啟圣院路與橫街的交叉口,便停下腳步對他說道“今年解試的主考官雖然不是我,但明年春闈省試官家欽點我為主考,若是讓外人見到我送你去貢院不太好,就到這里吧。”
趙駿應了聲,正準備離開。
晏殊卻又問道“最近這段日子,都只看見你在寫策論和經義,詩詞準備得如何”
晏殊笑道“我還是喜歡聽你叫我拉日叔。”
“行吧拉日叔。”
晏殊想了想道“今年解試考官是孫巽,他這個人比較喜歡寫詞,雖然寫得不咋樣,但我覺得今年出試詞肯定較多,那我考考你,寫一首臨江仙怎么樣”
宋代科舉有詩詞歌賦,考分占比還不小,分別為試詩詞、歌賦、論各一首,一般情況下宋代都按唐代科舉要求寫試詩,但解試畢竟難度不如省試那么大,再加上宋人喜歡詞,因此的確有時候會出現限制題目的試詞出現。
“這東西還要準備嗎他出什么題目,我肯定有對應的詩詞。”
趙駿笑道。
趙駿聽到晏殊的話,稍稍思索后,忽然略有所想,憋著壞笑說道“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而一千多個詞牌名當中,每一種詞牌名都有其對應的、格律、平仄和韻腳,所以這種試詩試詞難度才大。
畢竟詩詞種類繁多,給你考試的時間又很少,要在那么短的時間內寫出規定格律、平仄和韻腳的詩詞,考驗的是急智能力,堪比曹植的七步成詩了。
晏殊鄙夷地看了他一眼“這詞寫的是與一位叫小蘋的女子在一起時的往事,你來大宋才多久,就能認識一個叫小蘋的女子了嗎何況我也不信你有如此文采”
“好吧。”
晏殊睜大了眼睛,細細琢磨,他自己就是寫詞大家,頓時覺得精妙無比,驚喜說道“這詞是抄的那位后世大家的”
趙駿不樂意了,說道“難道就不能是我自己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