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符合常理啊。
假如官家是覺得自己生不出兒子,并且身體不好,需要繼承人的話,那就大大方方地把趙駿亮出來,將他是先帝之子的證據公布于眾,然后入宗室籍,封為皇太弟即可。
沒必要直接讓他擔任百官之首。
會不會是官家確實有意改革大宋,但又怕士大夫統一意見,執掌權柄,所以派出信任的宗室子弟,監視呂夷簡他們呢
這也沒道理。
監視的話派個副職就行,沒必要執掌主官,這樣的話不就是以趙駿為主了嗎
呂夷簡他們反倒是監視他的人。
這情況太詭異了。
百官們只覺得摸不著頭腦,里面像是有什么迷霧一樣,令人不解。
只是雖有疑惑,但不乏有愣頭青繼續上書。
就看到殿中侍御史張奎也站了出來,拱手說道“官家,不管怎么樣,我大宋還未有不入科舉,不經歷地方就節制百官者,國家大事,豈能如此荒唐”
趙禎還沒說話,宰相王隨就駁斥道“官家此舉自有用意,我等諸位相公都已經見識趙駿之才,皆服之,難道爾等比之官家、諸相公都要更有識人之明嗎”
“不敢,只是若想知政制院,非常人所能做到,我等想知道這趙駿有何異于常人之處”
侍御史劉夔也站了出來。
“不錯,雖然這趙駿清查了不少開封府的污穢,但這并不代表什么。官家需要的是治國的大才,而不是靠皇城司的刀柄服眾。”
“胡說八道,爾等又怎么知道趙駿沒有治國的才能依老夫之見,他比你們任何人都要強。”
“呵呵,光靠說可沒什么用即便真有才能,也該先考科舉,再步步經歷地方,才能位列執宰。什么都不做,就能直通中樞,與古之奸逆何異”
“當年李林甫向源乾曜求取郎官,源乾曜說,郎官應有才干聲望,哥奴也能當郎官果然之后他靠溜須拍馬為宰相,禍國殃民。官家新立政制院,志在節制天下,怎么能任命沒有才干聲望之人呢”
“趙駿如今名動汴梁,汴梁百姓對他交口稱贊,一夜蕩平開封府污穢,又正準備清剿無憂洞和鬼樊樓。這是汴梁歷代開封府尹都做不到的事情,如何就沒有才干聲望了”
“誰都知道開封府遲遲不能剿滅這些,都是因為背后有高官權貴庇佑。趙駿是不畏權貴,做了這些事情,那又怎么樣官家若想要他們死,誰都能做到”
“爾等恐怕不知交子鋪的事情,就是由趙駿提出。如今交子鋪令國庫有余,能夠負擔起邊軍糧草,還提出茶葉之法,抑制物價,開中交引,讓商賈不再虛估私肥,安分入中,皆賴于趙駿也”
“呵呵,交子鋪蜀中便有。茶法及交引法,也都是李相的功勞,怎么就都安置在他頭上去了”
“你們這些人,不就是因為他在你們當中沒有才干聲望,才如此的嗎說這些大話做什么你們要是有才干聲望,那就讓汴梁百姓為你們交口稱贊一個”
話匣子打開,有人做第一個之后,下面御史臺官立即就有七八個站出來上書。
宰相呂夷簡和王曾沒有說話,其余王隨、蔡齊、盛度、宋綬,乃至包括晏殊和范仲淹都不甘示弱,站出來為趙駿辯駁。
三相三參雖然在朝中談不上權傾朝野,卻也勢力很大。因此他們那一派的人員見老大支持趙駿,便都沒有反駁,甚至也有見風向不對,就馬上站到趙駿這一邊。
而范仲淹是少壯派領袖,歐陽修現在只是個館閣校勘,沒資格上朝。其余余靖、尹洙、吳遵路、蔡襄、王質、王洙等人一樣,要么級別低,要么只有寄祿官沒有差遣,上不了朝。
但龍圖閣直學士李紘是從三品,有資格參加朝議。知諫院富弼是以開封府推官兼臺諫官,雖然是從六品,可諫官和御史都是品低權高,因此也能出席朝會。
此刻二人見范仲淹站隊,立即就意識到趙駿恐怕就是范仲淹之前嘴里一直說的高人。
而這位高人,還曾經讓范仲淹給了他們一些文書。
那些文書的內容看得他們非常激動,現在親眼見到高人,雖不免心中有些失望,并非他們想象中智慧老者模樣,卻也抖擻精神,加入到了論據當中。
一時間以宰相團體為首的派系,與朝堂上其它派系和不滿的御史臺及諫官紛紛出來辯駁。
朝堂上徹底亂成了一鍋粥。
因為宰相團體以前也是分裂的,互相敵視。沒想到現在卻團結在了一起,讓人詫異。
至于御史臺和諫官內部同樣分裂,比如富弼是諫官,韓琦也是諫官,但此時韓琦卻站在了另外一邊,并沒有跟他一起維護趙駿。
結果就是趙駿自己都還沒有為自己開口辯駁,朝堂上就已經為了他而吵起來,一個個口水狂飆,吐沫橫飛。
也就是宋仁宗時期朝堂吵架不流行打架。
不然非得練一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