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無憂洞覆滅的時候,鬼樊樓那邊的戰斗其實才剛剛進入白熱化。
相比于無憂洞地形劣勢,鬼樊樓的位置更深,官兵強行沖殺進去,即便有內應暗哨的位置,還是因深入過長而被提前發現。
而且在人數上無憂洞更加分散,因為無憂洞在地下的勢力更大,所以組建了大量分會,每個分會都有數百人。
這樣加上總部五六千人,整個無憂洞的成員有一萬余眾,在地下勢力當中比之鬼樊樓更強。
鬼樊樓人數相對少一些,主要是他們的地盤更多的是在地上,所以汴梁開戰掃黑除惡活動,他們的力量受到的損失最大,至少數千人被抓走。
但也正是上面的力量受損,導致大量人員轉移到了地下,使得鬼樊樓總部現在的人數反而比無憂洞總部的人數要多那么一兩千。
鬼樊樓十二個分舵主如今還剩下七個,在左右掌鞭、左右掌刀以及左右掌棍的帶領下,勉強團結在一起,抵御外敵。
這些日子內部雖然有些紛爭,可好在鬼樊樓在地面上勢力較大,早期轉移了大量物資下來,所以雖然人多消耗大,但還算支撐得住,并未發生大規模內亂。
當官府突然襲擊的時候,尖銳的哨聲便響徹了整個洞府。洞內諸多人員紛紛驚醒過來,一個個抄起了刀具,沖到了洞窟外面四處掃視情況。
“官府殺過來了。”
“別亂,別亂,立即集合。”
“快,吹哨。”
鬼樊樓下面的鬼市各木屋、洞窟內,蹭蹭蹭出來不知道多少人。
各種口哨聲音不絕于耳。
在洞窟最上層鬼樊樓的二層樓外,一個臉上刻著寧朔軍的中年高壯漢子走了出來,與鬼樊樓的左掌鞭一起看著下面。
此人便是鬼樊樓的右掌鞭,叫做馬知武,是樓主的親信,寧朔軍出身,有一定的軍伍意識。
汴梁除了守衛京城的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侍衛親軍步軍司三衙以外,還有屯駐于京師外圍用于拱衛東京的禁軍。
主要有二十一營拱圣軍,二十三營驍騎軍,五營驍勝軍,十營寧朔軍,八營龍猛軍,二營飛猛軍,四營驍猛軍,四營驍雄軍,十八營神騎軍,四營清朔軍,五營擒戎軍,六營步斗軍。
這些禁軍每營五百人,人數為五萬五千人,管理者是指揮使,沒有將領。
狄青早前因與鄉人發生沖突而被官府捕快投入監牢,并注銷戶籍,發配京師充軍,就是成為了拱圣軍里面的一名小卒。
后來因為精通騎馬射擊,表現出眾被選拔入了御馬直成為騎兵,之后擔任散值小隊長,現在又被提拔為殿前司御馬直的指揮使,掌管一個營的士兵,負責保護趙駿的安全。
這次趙駿圍剿汴梁地下,狄青就率領了他那一營士兵殺了下來。
寧朔軍屬于外圍禁軍,因鬼樊樓勢力多在地面,需要好勇斗狠,因此吸納了不少外圍禁軍出來的行伍人士,比無憂洞那邊稍微有些戰斗力。
此刻下面亂作一團,馬知武不斷吹響口哨,漸漸的附近的人馬便靠攏過來,在他周圍形成了一個小型軍陣。
“走”
馬知武呼喝一聲,便親自率領人馬下去。
這個時候官兵已經殺到了外圍灘岸上,原本外圍灘岸居住的外圍人員根本無法阻擋,紛紛往里面逃竄。
相比于無憂洞雖然離蔡河水渠道出口較近,但卻易守難攻的地勢,鬼樊樓這邊則更靠近汴河,屬于離汴河出口較遠,卻易攻難守的情況。
主要原因在于無憂洞外圍的洞口特別狹窄,如果無憂洞警惕心高一點,提前發現了敵人的話,占據洞口居高臨下很容易防守。
而鬼樊樓的洞口較為開闊,外圍是一片河灘,然后通過河灘再往里走,就能到鬼樊樓的總部,并非是居高臨下的地勢,而是較為平坦的一段緩斜坡。
所以真打起來鬼樊樓在地形上還是沒占到多少優勢。
但不管怎么樣還是要打。
不然多年心血付諸東流,換了誰都想要搏一搏。
馬知武率領著本部人馬下到了市場里,然后不斷發號施令,集結了大批打手,埋伏在入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