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就說道“晏同叔還是兼戶部尚書吧,以后戶部是否就要改成民政部了”
“也沒必要直接改名。”
趙駿說道“因為戶部本來就有這個職能,沿用以前的名字方便大家理解。只有新出來的部門才有改名字,戶部以前也掌財政,但撤了三司,財政又不歸戶部,那就是新出來的財政部。”
“如此也可以。”
趙禎覺得沒什么問題,沿用以前的名字確實更方便一些,不然百姓會覺得這些新出來的部門有什么用。
“另外我在想要不要建立公安部屬性的部門。”
趙駿沉吟著道“公安部就是縣尉的上級領導,在后世縣尉就是公安局局長,然后市有市公安局,省有公安廳,國家有公安部,負責的就是全國刑事民事乃至交通違法的審查、緝捕、處罰權,這個部門對于維護治安還是很重要。”
“既然這個部門很重要,又為什么要考慮建不建呢”
眾人納悶。
趙駿說道“因為這個部門的職權非常重要,我在想要不要直接歸于政制院。”
范仲淹罕見地提出意見道“既然這個職權非常重要,本身就說明需要專業的人士參與。政制院要做的是把握國家大方向,何不建立這個部門,以后有什么章程由政制院審核就是。”
“唔”
趙駿思考了一下,點點頭道“確實有道理,公安局在古代就是衙門。但在古代刑部卻不等于公安部,那就這樣,建立一個類似于公安部的機構,以后縣有縣公安局,州府設州府級公安廳,各路設路級公安司,汴梁設公安部。”
呂夷簡提議道“大宋本身就是提點邢獄司,不如直接把邢獄司做成公安部吧。”
“提點刑獄司的職務其實跟都察院和大理寺類似,還跟御史臺掛點勾,能監察路一級各級官員的職責,這也不太行。官員的監督應該另設一個新部門,刑獄司要被路和州一級都察院和大理寺分權。”
趙駿想了想道“那就這樣,御史臺類似于后世紀律監察會,在路、州、縣一級,各設御史臺分部。公安部職權的話,設警察部吧。因為公安本身就有一定武力緝捕權,縣里設縣警察局,州府設警察廳,軍路設警察署,直屬于警察部領導。”
這樣對應的就是縣公安局、市公安局、省公安廳以及最高公安部。
之所以不直接設立公安部,是因為公安的來源是公共安全委員,是個現代詞匯,宋代人不一定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可警察他們卻知道。
因為警察這個詞就出現在宋代。
史料記載,金國和南宋都設立過警察這個職位,金國是正六品,南宋則叫警察巡尉,指縣尉。
按照當時說法,先事戒備謂之“警”,見微知著謂之“察”,警察二字連用含有偵查、緝拿之意。
所以雖然職位是金國和南宋才出現,但由于早已經有了這詞,因此警察是干什么的,宋人清楚。
“嗯。”
趙禎覺得也沒什么問題,就點點頭道“那好。”
“以后各級規劃的話,國家級就設政制院,下面是部,部和路同級,部的直屬下級部門是司,司的下級是案,案的下級是局。不過在地方上可以變通,如局下面是處,縣下面是局,州下面是廳,路下面是署。”
趙駿繼續道“而原來的三司戶部有左右二曹,變成左右二司,下轄十四案,三十四局,這樣對應的差不多也是我們后世的高官、市廳級、縣處級以及鎮科級。”
宋朝行政區域是路州府縣鄉鎮,跟后世省市縣鄉鎮差不多,所以在職權上也可以貼近類似。
“候補同知是正二品,那各部級長官就應該是正三品,恰好這個時候的各路級轉運使按照寄祿官來說,也是正三品,就形成了完美的過渡,根本不需要重新對各級官員大范圍訂制品級。”
趙駿繼續道“至于從二品官員可能會缺失的問題也簡單,那就是調高部的級別,比如財政部、兵部國防部、工部、禮部、戶部、吏部、教育部等這樣比較重要的部門,為了提高權重,就增加其長官品級,比普通部門高半品,也有優先進入政制院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