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觀稼殿中,趙駿又開始新一輪的講課。
他環顧眾人說道“汴梁的營商環境已經大幅度改善,咱們后世有個商務部,負責國內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如今這個部門暫時還不需要單獨拎出來,交由工商部管,那么我們就必須要考慮進行商業改革了。”
“大孫是說國有制改為私營嗎”
趙禎問道。
這些天來他也已經明白了國有與私營的關系,不就是以前的榷賣和茶鹽引嗎
榷賣就是國家專營,但只要你運糧食到邊境,就有茶引鹽引。
“是的。”
趙駿點點頭道“資本需要萌芽,需要成長,所以就得給他們放松枷鎖。但徹底放開自由市場也不行,一旦這頭猛獸牢籠打開,不加節制,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
“什么后果”
眾人好奇問道。
“舉個簡單的例子,明朝中后期,南方鹽商壟斷了食鹽,將鹽價抬高,弄得百姓民不聊生。朝廷收不上來商稅,面臨北方異族扣邊的困境,而他們卻為了斗富,一擲千金。”
趙駿笑道“當時江淮地區鹽商可謂是富可敵國,清朝野史大觀記載“揚州鹽商豪侈甲天下,百萬以下者,謂之小商”,也就是說對于當時的鹽商來說,幾百萬兩銀子都是小錢,富豪的標準至少是千萬兩之上。”
千萬兩銀子
所有人的臉上,都是一副愕然的表情。
宋代白銀也并非不是貨幣,只是白銀較少,市面上流通不多。
按照當時比例換算,一兩白銀約等于一貫錢。
但這是官方匯率。
實際上白銀價值更高,到宋徽宗時期,一貫錢約等于0405兩左右白銀,差不多一兩銀子等于兩貫錢。
即便只按一兩白銀等于一貫錢的比例來算,也意味著明清時期一個江南鹽商富豪的身價,堪比此時大宋一年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要知道宋朝兩稅法之下,財政收入還是很高的,仁宗朝每年基本維持在八千萬貫左右,到英宗朝就已經有一點一六億。
這已經是歷朝歷代的稅收之最。
但跟明清時期的江南鹽商比起來,顯然是小巫見大巫。
“沒想到明清時期江南鹽商竟如此富庶。”
呂夷簡感嘆了一句。
趙駿笑道“他們的財富來源,也主要是明清日本白銀流入,所以這就是為什么我說要出海日本的原因了吧。”
“唔,若是日本白銀大幅度流入大宋,那大宋的經濟,豈不是更上一層樓”
晏殊思索道“這么多銀子進入大宋的市場里,就能改善如今大宋缺錢的局面,將來朝廷每年賦稅,能達上億貫,甚至兩三億貫都有可能了。”
“但要注意一定不能被資本裹挾,也不能被這些人欺騙到不收商稅,將來我們得立個規矩,但凡敢阻攔收商稅者,斬”
趙駿環顧四周道“明清商稅收不上來的后車之鑒還歷歷在目,不可聽了那些商人在朝廷的利益代表,就把那些商人的稅務給免除了,以后不僅要商稅,要大大地增加他們的稅務,給農民階級減少負擔。”
明清商稅收不上來的后車之鑒還歷歷在目
這話怎么聽著那么別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