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常這些人雖是各部中堅,卻除了御史和諫官以外,是沒資格上朝的,所以宋祁其實很少見到皇帝,此刻進入其中,嚴肅站立,希望能得到個好印象。
趙禎笑道“聽說宋卿寫了好詩”
“只是應景即興之作。”
宋祁雙手將寫好的詞交給王守忠,笑道“因跟隨陛下祭祀天地祖宗,臣心有所感,便寫下了這詩。”
“嗯,好。”
趙禎接過王守忠遞來的詩文,看了過去,就看到寫的詩確實是祭祀佳文,內容很精彩。
當下他便讓王守忠念出來。
王守忠舉著詩文,大聲說道“上帝懷明德,圓壇展盛儀。南城七里路,三歲一郊時。豫動森華蓋,乾行儷絳螭。山河對旒冕,辰象倚旍旗。樂祏前增謐,皇靈下告慈,密都俄奠玉,清廟遍嘗粢”
這詩內容磅礴大氣,用詞華麗,雖然沒什么特別之處,基本就是辭藻堆砌,卻也的確應景。
“好詩”
“此詩文寫得很好。”
“有一流祭祀佳文的風采呀。”
眾人紛紛評價,拍手喝彩。
雖說里面也沒什么特別出彩的句子,但祭祀文本來就很難出千古名句。
往往都是華麗辭藻堆砌,何況華麗辭藻也得技術含量。
不僅要求行文工整,還得平仄合意。
顯然宋祁的這首詩詞,就是一首比較標準的佳文。
趙禎也覺得很好,環顧四周大臣們,說道“宋卿此詩很好,當賞,諸卿有誰出來應和嗎”
宋朝詩詞文風很盛,舉行文會的時候,有應和的說法。
這種玩法其實是唐朝開始,像劉禹錫、白居易和元稹之間,常在宴會上寫應和詩。
那首著名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就是與白居易在酒會應和而來。
聽到趙禎的話,晏殊沉吟了一下,起身說道“老夫來吧。”
“晏相才高八斗,子京自愧弗如。”
見到晏殊起身,宋祁就有點膽怯,畢竟晏殊乃是大詩詞家,文名遍布大宋,要是寫出一首比他還好的應景詩詞,那不就被壓了文名嗎
所以宋祁連忙服軟道“若是晏相寫詞的話,那子京恐怕就得掩面而去了。”
“哈哈哈哈哈。”
見到宋祁服軟,晏殊很高興,就又坐了回去。
趙禎饒有興趣地說道“那宋卿覺得,哪位相公的詩詞,能與宋卿應和呢”
宋祁四下看看。
呂夷簡、王曾、李迪等人都不是善茬。
雖然他們沒什么太大文名,但實際上都有不錯的寫詞水準,拼起來有點搞不過。
其余人也都不差,萬一翻船了,被人家壓了下去,有點丟臉。
文名這個東西對于文人來說,還是得爭一爭。
想了一下,宋祁就只好苦笑道“除了晏相公以外,諸位相公若是想寫,都可。”
他其實是想挑軟柿子,瞄準了干飯的趙駿。
但聽說咱們這位趙知院小心眼,得罪了知院以后日子怕是不好過,所以他也沒那么大膽子來撩撥虎須。
只是他四下掃視,最后深深地看了眼正埋頭干飯的趙駿的樣子,卻是被上面的趙禎注意到。
趙禎樂呵地想看戲,就大手一揮道“無妨,在場諸位相公都是通情達理之人,寫不出來他們也不會怪你。漢龍,要是你寫不出來詩詞,會責怪宋卿嗎”
趙駿抬起頭,瞥了眼宋祁,樂道“我倒是不會怪他,但你們確定我寫不出詩詞嗎”
“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