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院。”
他恭恭敬敬地說道。
“你在旁邊聽著就行。”
趙駿說道。
“是。”
狄青就站在一邊。
趙駿走入廳內,亭中有石桌。
他掏出西北輿圖,環顧四周,對范仲淹說道“老范,還記得我說過的嗎”
“是。”
范仲淹點點頭。
宋夏之間戰爭的問題趙駿早就說過,如承平太久、武備松弛、軍制敗壞、思想不明、缺乏機動、戰略被動等等。
由于還有王德用以及狄青在場,這些失敗的原因就不說了。
趙駿指著上面的地圖說道“李元昊立國在即,雙方戰事就不可避免,我們之間的劣勢我已經分析過,就不多贅述了,這次就說說優勢。”
“優勢”
眾人互相對視,這個問題其實之前就反復討論過,優勢也很明顯,一來是他們提前有了防備,準備充足。二來是兵力優勢,可以提前調度。
難道現在還有別的優勢嗎
“我反復觀看過地形,發現我們的優勢地方就在于地利,在北邊河西走廊一側,祁連山將西夏、大宋、吐蕃隔開;黃河與河西走廊之間則是廣大沙漠;南邊的六盤山、橫山組成了陜北山脈,將關中平原與陜北沙磧隔開。”
趙駿在輿圖上畫了一個圈道“所以在我大宋跟西夏之間用兵,應該就要圍繞延州、慶州、渭州以及熙州這四片區域展開。因為如果在別的地方打,必須翻越一系列的山脈和沙漠,成本和效率都太高。”
“嗯。”
范仲淹微微點頭,他其實也沒去過西北,但最近幾個月反復研究西北的地圖,而且也找過曾經駐守西北的將領詢問過情況,自然清楚這方面。
趙駿之前就說過,與西夏展開的三次交戰,都發生在這一帶。
如三川口之戰發生在延州延安府,后世延安市以西。好水川之戰是發生在渭州安化地區,后世寧夏隆德縣西北。定川寨之戰則是在渭州北面的鎮戎,后世寧夏的固原。
這里北面便是寧夏平原,也就是后世銀川市一帶,一望無際的平原區,南面背靠黃土高坡,是一片丘陵山地,屬于易守難攻類型。
從宋朝的戰略布置來看,在這一片的布防有點像明朝的九邊防御體系以及關寧錦防線。
利用堡壘防御,采取守備態勢,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下。
趙駿沉聲說道“由于我們占據高坡丘陵,據守各個隘口要道,他們要想完成寇略關中的戰略目的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后勤一定跟不上,所以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打防守反擊戰。”
“是的,這跟我們當初商議的如出一轍。”
范仲淹說道。
他們之前研究過很多次西北戰略,最終還是明確了防守反擊戰的打法。
但此刻趙駿卻說道“這個戰略思路是沒問題的,但伱們有沒有注意到一點,正因為我們占據了山地和丘陵地形,西夏孤軍深入后勤跟不上,只能利用機動性搞搞偷襲,動搖不了我們陜西的根本,可是對于我們來說,不是反過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