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他跟韓琦、文彥博、吳育等人一樣,都是天圣五年一甲進士及第。
但因為父母年事已高,所以他在擔任了一年不到的監稅之后,就辭官回家,給父母敬孝。在之后的幾年時間里,父母相繼去世,又要守孝數年。
這是個比較令人遺憾的地方。
至少趙駿覺得他很需要包拯這樣原則性很強的人在身邊當助手,未來處理很多事情也能輕松許多。
再過幾年,他們是有機會邁入五品紅袍子大員的位置,如韓琦歷史上僅僅在五年后就擔任副宰相參知政事,吳育也是在七年后成為副宰相,文彥博則是十年后。
可以說包拯之所以歷史上沒成為宰相,最高只擔任過計相,除了鐵面無私,得罪了不少權貴同僚以外,這八年資歷缺失也非常重要。
剛直。
公正。
不過這也正是包拯的魅力所在。
孝順。
此刻包拯還是保持著堅毅的表情,并沒有因為得到政制院知院的看重而面露喜色。
對于他來說,做官最重要的是完成自己分內的事情,而不是為了鉆營取巧,奉迎上意,獲得更大的權力。
有原則。
否則他也不會是青史留名的包拯包青天了。
包拯拱手應下。
開封府判官是七品官,而他之前的監稅是從八品,顯然是個升遷,而且直接連升三級。
就看到趙駿沉吟了片刻,隨后說道“你可先去開封府擔任判官吧。”
“是。”
若是政績不錯,就提為地方通判、判官一類,也可以調回中央,去三司、御史臺、諫臺、九寺六監做七八品下級官員或者去各個文館修史。
再積累兩年之后,基本上就能像現在的韓琦、文彥博、吳育他們成為五六品的中堅官員。
不過這也不算越級提拔,因為正常的升遷本來就是在考中進士之后,授予將作監丞、大理評事一類的冗散官職。
接著等地方有實缺便是外放當知縣或者推官,以及在各部擔任八九品下級官吏。
至于之后是調為最高執法的警察部,或者最高法的大理寺,還是最高檢的審刑院,就到時候再看。
畢竟包拯還是那個包拯,但說不好因為人生軌跡的不同,而政績也變得不同,需要以后觀察一番,看看他的政績和作為,才能夠做決定。
所以把包拯送去開封府也算是政績出色一類的提拔。
對于包拯未來的仕途,趙駿也已經有了考量,先去開封府鍛煉,然后外放知州,再調回中央,擔任權知開封府。
“是。”
包拯又起身拱手一禮。
“好了。”
趙駿給包拯授職之后,又勉勵說道“如今大宋各地官員腐敗,貪官污吏橫行。像包拯你這樣的剛正官員殊為難得,先在開封府好好干,做出成績了我才能繼續提拔你。”
老包雖然年齡大,但趙駿勝在知人善用,能夠把人才放在合適的位置,想來這樣的安排應該是沒有什么問題。
唯一可惜的是開封府的毒瘤全被自己掃空了,估計老包也沒什么施展拳腳的地方。
“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