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不乏有遺憾,是生不逢時的孔夫子,是祖國棄他如故履的韓非。是從無敗績的將軍白起,死在了一場從未參與的戰爭。是老秦人五百年努力建立的秦朝,卻在十四年內土崩瓦解。”
“是霍去病少年英雄英年早逝,是蘇武漠北寒風中的持節不屈,是昭君再也沒有回過長安。是曹操赤壁的一場大火毀掉的統一夢,是諸葛亮被五丈原秋風吹散的理想,是關羽被麥城埋葬的傲骨。是一個好人卻不是一個好皇帝的苻堅。”
“是被高原埋葬,看不到故國的文成公主,是一個巔峰王朝一夜之間跌落谷底的安史之亂,是從會當凌絕頂到百年多病獨登臺的杜甫,是舉天下豪杰莫能與之爭到身死國滅的李存勖。”
“是風波亭被風雪淹沒盡忠報國的岳飛,是從氣吞萬里如虎到可憐白發生的辛棄疾。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是崖山十萬軍民的慷慨赴死。”
“大宋之后,亦有土木堡、于謙、張居正、王陽明等諸多遺憾。還有閉關鎖國的落后,甲午戰爭的慘敗,圓明園的大火,金陵三十萬枯骨的悲慟。”
“然歷史總以英雄史詩為主,卻不可忘記百姓庶黎亦是歷史的一部分,甚至他們就是歷史的主角。”
“淮南黎民何其無辜天災之下,又有人禍。這不也是歷史的遺憾,而且還是自己親手制造的遺憾。千千萬萬條百姓的命,難道用這幾條貪官污吏的性命抵償都不足嗎”
“回首歷史,我們嘆惋,我們可惜,我們哀傷。”
“宋朝不缺明君,不缺賢臣,不缺猛將,奈何此間三種皆生不同時,亦是令人扼腕。”
“今人,我既已來,便要以史為鑒,從歷史中找到答案,改變大宋以后的命運,讓那些遺憾不再發生。”
“如今我欲做賢臣,官家要做明君,此二者相合,輔以猛將,大宋當興。”
“因之大宋變革,由我始。上除奸逆,下安黎庶。”
“殺該殺之人,救該救之民,治理好這天下。方能減少遺憾,穩世間之心。”
“切記,切記,切記”
“莫要辜負了天下百姓,莫要辜負了大宋江山,更莫要辜負了我一番赤誠”
“不要再讓遺憾,又照進現實里去”
趙駿停下了手中的筆,看著這洋洋灑灑千余字的劄子,心中并沒有感覺到有多少自得,有的只是心塞。
一個王朝,需要處理一批上下其手的貪官污吏,居然要臣子寫信規勸、甚至隱隱半威脅皇帝,才能夠處置的話,那這樣的國家,本身就是一種悲哀。
在這一刻,趙駿不由得又想起了大宋提刑官的結局。
想必宋慈看到那滿朝蠹蟲,皇帝的愚昧,朝廷的腐敗黑暗,也是心如死灰,才最終選擇了辭官回家的吧。
世界破破爛爛,大家也不過是在勉勵縫縫補補。
希望自己這番慷慨言論,不要付之東流吧。
趙駿心里想著。
夜深了。
一燈如豆,窗間只照映出一個孤獨的身影。
數日后,進奏院拿著趙駿發來的公文,急急忙忙送到了政制院。
現在趙駿的公文已經是大宋最重要的文件,什么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都不如趙駿的一封信。
哪怕是漕遞半夜三更到的開封,進奏院也得半夜三更去敲宰相家的門,把信送進去。
政制院今日在開會,李諮也在其中,是商討的國有資產繼續拍賣的事情。
會議中間有侍從打擾說趙駿送了信過來,主持會議的呂夷簡就讓人把信先放在開會的桌子上,等會議結束再說。
不過由于趙駿的信,會議速度變得加快,眾人最后一致同意拍賣掉一些礦山、鹽場、茶場交給私人商人經營,但必須要保證國營資本有一定股份。
等會議結束,李諮告辭離開,呂夷簡這才把書信打開,眾人圍攏了過來。
“淮南貪腐案”
王曾看到信里的內容,皺眉道“這么大的事情怎么一點風聲都沒有。”
“你若是能有點風聲,那才叫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