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不擔心淮南東路轉運使參與進去,因為此人名叫蔣堂。
大前年淮南旱災,他當時任江南東路轉運使,本來跟他沒什么太大關系,卻因一江之隔動了惻隱之心,開江南東路常平倉救濟淮南災民。
之后蔣堂調任淮南東路轉運使,兼江、淮發運事。
并且蔣堂女婿兼學生叫邵必,他是今年二月,也就是趙駿考舉人那一屆考上的進士,現在出任高郵縣令,同時他早年就學于國子監。
恰好王曾以前有段時間得罪了劉太后,被降職以直學士判國子監,因此邵必也是王曾的門生。
王曾臨行前給了趙駿一封信,就是說的此人。
趙駿在淮南西路一個多月,早就派人給那邵必送信,要他匯報一下淮南東路的情況,問他蔣堂如何
邵必也已經回信,告知趙駿,說他岳父為人剛正不阿,素有清名,不管去哪里任職,都被當地稱贊,且十分熱衷于興辦教育,遇事不屈,好學工文,延譽后輩,至老不倦。
這番評價都不知道是女婿吹岳父,還是事實。
但不管怎么樣,趙駿也自己查了查這蔣堂,確實沒什么黑料。而且相信王曾應該也不會看錯人,他說邵必沒問題,那應該是沒問題。
因此就讓蔣堂那邊幫忙查查。
即便查出蔣堂和邵必有問題也無妨,到時候回去找王曾的麻煩就是了。
得到趙駿的承諾,林洙自是大喜過望,拱手說道“謝知院,下官必定不負知院所托。”
“去吧。”
趙駿揮揮手。
林洙喜滋滋的領著新任務走了。
等他走后,趙駿也沒有太做停留,讓剩余沒有參與貪腐案的副職官員先暫管壽州公務,自己下令即刻啟程前往杭州。
從壽州去杭州倒也簡單,下蔡縣城外就是淮水,坐船順著淮水一路向東,進入楚州境內。
隨后在楚州,也就是后世淮安市走運河南下,過長江就是江東。
趙駿在四月中旬出發,僅僅五天時間就已經到了揚州,這還是因為春季東南風,逆風航行。若是西南風和西北風加持,史料記載汴梁到揚州也僅僅只需要十二日。
揚州灣頭鎮,由于揚州和真州是漕、鹽運的重要樞紐,真、仁兩朝,每年漕運多達800萬石,占全國漕運的四分之三。
連淮南東路轉運使、發運使衙門,都置于真州楊子縣,本是趙駿要視察的地點。
但由于趙駿此番南下,主要是處理杭州知州孫沔,不便去揚州和真州,就需要從灣頭鎮直接南下進入長江了,沒有去江都和揚子。
只是之前只會了蔣堂一聲,所以沒想到他帶著淮南東路大小官員已經在灣頭鎮等著。
趙駿沒辦法,就只好下船與他們吃了頓飯。
與會者都是淮南東路大小官員,除了蔣堂以外,還有淮南東路副轉運使、轉運判官、提舉常平使、揚州知州、真州知州、兩地通判以及海陵縣令等十多名官員。
會上趙駿和眾人相談盛歡,聊了聊淮南東路治理情況,也聊了聊兩江漕運目前遇到的一些問題等等。
其中海陵縣令趙拚引起了趙駿的興趣。
因為蔣堂話里話外,有意無意,都是向趙駿引薦此人。
問了下他的政績才知道,景佑元年中二甲進士,之前任崇安縣令,政績出色。
去年年初調到海陵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就讓海陵治安、農業、經濟都向上一個臺階,蔣堂雖然跟他不認識,卻非常欣賞他,因此特意叫來引薦給趙駿。
趙駿自然不知道這人歷史上也是個大人才,在王安石做宰相時當過參知政事,只是堅決反對青苗法,卻不能否定其治理地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