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古人不想改變,而是實在沒什么辦法改變啊。
“漢龍說,可以參考西方公務員制度,把官和吏進行區分,同樣設置品級。給予他們相應的俸祿,表現優異者,通過考核,可以成為官員。”
呂夷簡把趙駿說的辦法復述了一遍,但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無奈的表情。
趙禎更是苦笑道“這怕是行不通吧。”
“是啊。”
蔡齊嘆道“大宋官員數萬,就已經造成了冗官冗費,若是再給胥吏俸祿,資費耗重,國庫根本承擔不起。”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的那樣“天下吏人,素無常祿,唯以受賕為生。”
給官員們開那么高工資,冗官冗費就是個大難題了,再給吏員們開,那朝廷還怎么堅持得下去哦。
“漢龍也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他的意思是等以后解決冗兵、冗官、冗費問題,再提高生產力,從日本引入白銀,朝廷有錢之后再做計較。”
呂夷簡補充了一句,隨后又說道“他認為將來朝廷稅收更要以商稅為主,農稅可以適當減少,將每年農業稅收大部分保留在地方,用來做縣衙開支。到時候將國稅和地稅分開,方便經費管理。”
“嗯,還是大孫想得周道。”
趙禎點點頭道“他還是能明白朕的難處。”
“第二件事是漢龍考察了江浙商貿,發現杭州、常州、泰州、蘇州等地多有日本商人,他建議我們在周邊多增加通商口岸,加緊與日本之間的商貿往來聯系。”
王曾說道“日本白銀內流是大勢所趨,是大宋想要崛起的必經之路。先以商貿發展,想來也不會引起遼國的注意。”
“嗯,這倒是沒什么問題。”
趙禎想了想說道“不如朕以國家的名義,向日本發送國書,希望能加緊雙方之間的貿易如何”
“卻是不妥。”
宋綬道“日本臣服于遼國,若是大宋發國書的話,遼國那邊必然警覺,到時候引起遼國的插手就不好了。”
“不錯,還是加緊民間商貿聯絡更好,繼續打探日本石見地區的情況,以做準備。”
盛度也說道。
“那好吧。”
趙禎點點頭。
“第三件事”
呂夷簡見前兩件事議論得差不多,才略微猶豫地說道“此事還是事關重大。”
“何事”
“是漢龍已經查出了淮南賑災貪腐的真相。”
“哦”
趙禎皺眉道“是哪些人”
呂夷簡就把情況說了一下。
當初淮南旱災,朝廷發常平倉以及國庫賑災糧米數百萬斛解災民危急。
說實話這些米其實也只能管災民一時,救不了一世。